印度记忆,旧(2)
初识科钦缘于英国广播公司把它选入了纪录片《世界八十宝藏》。纪录片的主持人是个风度翩翩,又饱含激情的英国老人,跟着他的步伐,我认识了那些位于科钦堡和犹太城之间的贸易仓库。古代,中国商人将“黑色的黄金”,产自南亚岛屿的胡椒运来这里,经穆斯林商人转手又行销西方;后来西欧殖民者占据此处,垄断了这条利润丰厚的“海上丝路”,这些殖民风格的贸易仓库正属于这个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贸易转型,如今科钦有些破落了,古老的贸易仓库大多破旧斑驳,它们沾染了岁月,风采变得迷人。游客闻风而至,有的仓库变为颇具风情的历史酒店,有的仓库变为艺廊、咖啡馆、酒吧和餐厅,有的仓库干脆展销主人那些奇趣的收藏品,其中不乏来自非洲部落的面具,也有来自中亚的玻璃器皿,还有本地画家和手工艺者的现代作品。
不巧,号称百年不遇的热带风团登陆加尔各答,断了我的归路。所幸,科钦旅游受此影响,酒店价格纷纷腰斩。于是我入住了位于犹太城的博物馆历史酒店,姜别墅。酒店门脸整体漆成陈皮色,颇为朴实,毫不扎眼。两行耳房中间夹着一条狭长的甬道,通向深处的院落。北侧耳房展销酒店主人各式各样的奇趣藏品,耳房背后,还有三间巨大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落满尘埃的旧物、古物,从古印度石雕,到殖民者留下的生活用品;从克拉拉风格的旧门框,到来自于中国的青花瓷瓶,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却没有这里找不到的。南侧的耳房是一栋狭长的双层博物馆,一楼陈列着一艘长达30米的克拉拉独木舟,舟上雕满了克拉拉神话故事的各个篇章。狭长深邃的甬道两侧的墙上,等距设了壁龛,展示着大件精品雕塑,有中世纪北印度拉齐普特风格的毗湿奴像,也有距今一两个世纪的部落风格大型木雕。甬道尽头是一处院落,院落内墙上布满了中型壁龛,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石刻印度神像,南侧便是酒店的餐厅厨房。浓厚的咖喱味,香喷喷的烤肉香,掩盖住了新鲜鱼虾散发出来的腥气。院落里的草坪修剪的短短的,不时有人浇灌,湿润润、毛茸茸,赏心悦目。一座慈祥的圣母像散发着母性光辉,守护着一座古老的印度式的石喷泉,两扇古老的克拉拉风雕花木门框,把我带到海边。昔日供商船停泊卸货的小码头,如今改造成了临海的露天餐厅。伴着落日,用上一份葡式青咖喱考鱼,喝上一杯秘制柠檬姜汁苏打水,看这潮起潮落,看那灯火斑驳的、繁忙的科钦港,将一切丢在脑后,一个人的浪漫时光。
酒店外是一条南北向的商埠街,连通了科钦堡和犹太城。小街东侧临海。街道与海洋之间,布满了仓库大院。大院的门脸各不相同,如今却都同样的破败。窄小坑洼的街道,挡不住商人对财富的热忱。天不亮,路两边竟已停满了货车,占好位置,准备着次日的装卸。和印度其他地区的慵懒不同,才天光一亮,商埠街就开始了繁忙。商铺开张,卸货、装货,买的卖的,逛的看的,挑剔的眼光,精明的算计,和着洁白的圣托马斯教堂里传来的圣歌,宛若一部交响曲。这条老街,仍旧活力四射,大老板们却任其破落,令人不解。作为游客,我却有些欣喜,几十年以来,这里竟无大的变化,仍旧和纪录片里的画面一样,仿若时光倒流,如梦似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