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多拾粪,没事少赶集
平时我习惯写肃宁。但是要说赶集,还是就得说“旭明”俩字才有点赶集的那个感觉。尽管现在的旭明大集几经搬迁、取缔,又恢复,已经没了大集的声势,倒像是早时候人们说的那个“露水集”了。
路边摆放的搓板,尺寸很小,工艺品?也不是,摆摊的老爷子说,现在都住楼房用洗衣机, 只有小件才用得着搓板,又没那么大盆,搓板的尺寸也就相应的缩小了。板子都是做案板剩的下脚料,干透、硬实;有多大盆买多大搓板,自己寸量。
微信上,体育老师说,看看那个卖鸡蛋的又和那个卖煎饼的吵架呢没。吵架倒是没吵,不过我看见一个卖粽子的中年男人在旁边卖菜大姐的挤兑下,讪讪地挪远了桶。摆偏一点就偏一点吧,谁让自己口齿不如人,斗志不如人。稀里糊涂凑凑合合做小买卖吧,和为贵。总要有一个人认怂。
炸糕油条的摊位只有集日才有,晚起的人们还在排队。人们一边嚷着现在的油条没有过去大果子的味儿了,一边排着队等着买。不好吃也总胜于无。如果人少,会叮嘱师傅不要装太烫了,塑料袋子烫了据说有致癌物;但是人多要排队,要挤乎,就不要求那么多了。拎着塑料袋,心里还回味着过去包大果子的油纸。
宽阔的大街,暂时做了步行街,平时车流量很大的。城管偶尔也限制,但是随停随买确实很方便,法不责众,知道规律的,都在集日绕行了。
一条欢蹦乱跳的鲫鱼跳出水,沾着地面上的杂草碎末翻着面的折腾,好心地告诉摊主,“一条鱼蹦出来了!”摊主答应一声,回身把鱼捡回去。这条鱼也因此多活一会儿,如果这集不被卖,它还能侥幸活到下集。如果就任着它在地上翻面,一会儿鱼眼就翻了白。
大火烧,卷着集上的风尘,才是过去那个味儿。早餐店的当然讲卫生,但那只能叫做烧饼,是没有集上的大火烧那个情怀的。。
远处的高楼大厦,衬显着这处集市越发像个临时收容所。不会久远的那么一天,这里的集市就会彻底消失。
集市在慢慢消亡。人们越来越忙或者越来越懒,没有时间赶集买东西。集上的东西质量确实不好。长期的小摊贩们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往往会转行,或者在奔波了若干年之后就想着租个门店上个级别,好少些辛苦。至于那些散户,随时就歇菜。并且所有的摊贩,小于四十五岁的几乎没有,没有新生力量把赶集卖货作为一个事业了,等这一波人老了,不能动了,集市就一个人也没有了。
谁说赶集上庙不是一种情怀呢。所以,要趁消失之前,多转几圈,好好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