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2年春节,Z女士的丈夫颈椎疼痛,到本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属于脊椎肿瘤。“位置非常不好,肿瘤已经侵蚀了颈椎的第二、三、四关节,需要做全置换手术,风险非常大。”为了给丈夫治病,Z女生请长假,开始四方联系医院,为求确诊病情,找到最好的治疗方式。在遍寻名医后,Z女士得到确定结论:就是骨巨细胞瘤,只能手术。这个手术需要把颈椎切开,去掉3节颈椎骨,换上钛合金的支撑,不仅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病人活动会受限制。但不手术,面临的就是瘫痪。Z女士非常崩溃,不能接受丈夫面临这样的手术风险和后遗症影响,毅然决定赴美问诊。省去找医院、转诊、签证、联络等复杂的细节,总之,Z女士和丈夫在一个月后踏上了赴美之旅,期间心中忐忑、焦虑不表。在国内,Z女士看的都是骨科,而在美国,看的是神经外科。经过详细诊断后,主治医师认为Z女士丈夫患的是骨髓瘤,不需要手术,放疗就可以。一句话把Z女士打懵了:跑了3、4家医院,听了6、7个专家的意见,从来没人说过这种可能性。最终,Z女士老公采用了放射疗法,使用射波刀,以大剂量射线对肿瘤进行极高精度照射,总共2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两个月后复查,肿瘤明显萎缩,开始后续康复性治疗。两年后,Z女士老公完全正常,一家人也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上面的故事,来自2014年流传于朋友圈和微博的一篇爆款文:《一个杭州肿瘤患者的美国就医经历》。文章详细对比了中美两国看病的每个细节,折射不同医疗体制下的服务差异,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争议。对我来讲,关键是不同背景下的医疗视角,纠正了误诊,将病人从手术的巨大风险中拯救出来。MDT,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单理解,就是在面对重大或疑难病症时,多个医疗科室联合诊断病情,研究治疗方案。
相较于普通会诊的最大区别,MDT并非简单的加人、加学科,而是以病人为中心,形成环状分布。以上面的故事为例,Z女士可以享受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领域专家的联合诊断和治疗。
1、单一专业视角产生的误诊或治疗盲区,以及不可逆的手术风险;
2、往返于不同科室、医院问诊带来的时间、金钱、情绪上的消耗,耽搁宝贵的治疗时机。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开始提供MDT多学科问诊服务,涉猎范围除了癌症外,还包括其它多种疑难杂症。
首诊医生认为需要多学科会诊;
病情复杂,难以确定最终方案;
术后需综合治疗方案;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主动申请MDT服务。不过,要注意,很多MDT还存在问题,甚至沦为噱头。一方面,受国内的医疗体制限制,各个科室需要自负盈亏,而癌症的最大首诊科室并不愿意积极开展MDT。另一方面,受医疗资源限制,同时调用各个科室或领域的精英进行联合诊断,并不容易。必须每个科室的专家能力水平相当,否则就没法形成对等的诊疗意见。
1、提供MDT的医疗机构,是否有完整的科室建制,假如一个医院都没有放疗科室,那它的MDT是一定有问题的。
2、参与MDT的医疗专家,资历是否对等,是否有丰富的医疗经验。
3、MDT会诊组织、结论及后续治疗的推进,是否有成熟稳定的管理体系,是否有更多的成功案例。
大方向上来讲,MDT作为一种对消费者非常有利的诊断模式,正在不断发展成熟,市场接受度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