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其任亦重其死——《论语》悟读【270】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二章: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
孔子被囚匡地,颜渊后面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悟读】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 一文中用此言盛赞了张思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学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王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是这一价值取向的延伸。
匡:地名,今河南长垣县附近。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货的伤害,夫子和阳货长得相似,路过匡地,因此受到匡人围困。
“颜渊后”,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悟读本章,难点是“子在,回何敢死”一句,为何颜渊有此一言?《论语》把这句话郑重地记录下来,深意何在?
夫子弟子三千,得其真传的,惟颜回一人。颜渊不是怕死惜死,而是明道传道之责任重大,不敢轻死,此其一;弟子事师如父,父母在,子不敢轻死,此其二;颜子虽失在后,然明知夫子之不轻死,故己亦不敢轻身赴斗,此其三。
曾子曰:“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那就试着增长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重其任,故亦重其死”,或是本章颜渊之言的深层含义,也应该是本章的教育意义所在。
也有大量的人包括南怀瑾先生认为,本章展现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与担心,以及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与忠诚,歌颂的是师徒之间生死与共的患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