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诗歌的前世与今生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徐江
【导读】当代的读者知道“意象”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朦胧诗”,是北岛和顾城把这个诗歌术语首先带给了内陆诗歌爱好者,然后才更广泛地影响了新诗作者。谈意象诗歌,必须先明白词的来源与意义,否则后面无法谈论。中文“意象”一词,有人考证说最早出自于南北朝刘勰的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不过刘勰的名著跟“意象派诗歌”实在没什么直接联系。汉语诗歌中的“意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英美早期现代主义的“意象派”。
“意象”一词的来源与意义
当代的读者知道“意象”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朦胧诗”,是北岛和顾城把这个诗歌术语首先带给了内陆诗歌爱好者,然后才更广泛地影响了新诗作者。
谈意象诗歌,必须先明白词的来源与意义,否则后面无法谈论。中文“意象”一词,有人考证说最早出自于南北朝刘勰的文学理论《文心雕龙》。不过刘勰的名著跟“意象派诗歌”实在没什么直接联系。汉语诗歌中的“意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英美早期现代主义的“意象派”。而“意象派”的英文原词Imagist,直译应该是“意象主义”。英美意象派诗人自承这一概念来源于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的论述。考虑到英文Imagist衍生自Image(该词原意丰富,除了“意象”之外,尚有“心象、肖像、雕像、映像、隐喻”等涵义),意象主义诗歌本身,又可被视为象征主义诗歌在英语里的一个变体,把Imagist译成“心象派”(或“心象主义”)似更加贴近文学史上的原意。
中文诗歌里,原没有坚定的“意象主义者”(即便是当年的北岛和顾城),大家只是将其更多视为一种主要的写作技术。以此作为对一种“新的、更文明、现代,也更智慧和理性”的诗歌艺术来追求,藉此反对和超越“文革”前后横行内陆的“泛政治诗歌”。有意思的是,英美诗人当年提出“意象主义”,也是基于对自己创作氛围的反叛——他们反抗的是过于生硬、写实、偏重理性、经院式玄想的那一类诗歌,并明确地从东亚的古典文化(中国古诗、禅宗、日本俳句)汲取养分,致力于一种现代意境美的营造。汉语诗人想借助于“意象”走入现代化和智性,英语诗人想借助于“意象”更贴近感性、直觉与天然,大家在一个地标上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超越“语言美”和“抒情言志”
“朦胧诗”中绝大部分诗作,究其本质,仍是一种以“当代面目”出现的传统新诗,其本身的诗学理想,从总体上讲仍不过是在“语言美”前提下所进行的抒情言志,而不在创造意境。所以这些年许多研究者以及资深诗歌爱好者,老质疑当下诗歌、哀叹“诗歌的时代不再”,本质上还是哀叹“语言美”和“抒情言志”不再。媒体人每一年都在“寻找当代的诗神”,其实他们是在寻找“符合传统新诗口味的抒情诗神”。
当年“朦胧诗”大热,也跟这种传统诉求有大关系。因为,即使是“最坚定也典型的意象诗人北岛、最奇幻也最自我的意象诗人顾城”,他们脍炙人口的名篇也仍然是那种“载道”的公共抒写,而那些,伴随着时代的热度退却,越发呈现不出耐读的成色。北岛的《回答》和《结局或开始》不如他的《履历》和《八月的梦游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代人》不如他的《颂歌世界》、《墓床》,出道较晚、受关注有限的严力的《还给我》,则成为所有朦胧诗中少有的几首——即使置身于世界诗歌也不致落伍和过时的杰作之一……这种公共认知度和诗歌专业难度之间的错位,说明内陆的诗歌教育和我们的诗歌接受土壤,需要补的课太多了。
当下意象诗的几种类型
而许多在朦胧诗之后开始从事意象诗写作的作者,不可能不受到这种时代氛围和错位趣味的影响。所以在许多时候,“意象”在编辑、作者、读者的口沫间翻飞,文学媒体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意象作品,却日趋平庸。这不等于说有识之士停止了他们探索的脚步。实际上,自1990年以来,意象诗在新老先锋作者的努力之下,又有全新的进展,并在美学建树上,趋向于进一步的细分。其类型大致演进成这么几类——
1、狂想式意象诗,这类诗的阅读难度在于其语言和想象力的开放性。这类风格最著名也最出色的代表当然是顾城。《回家》、《失误》等都是极好的例证。极致而不无私隐抒写诉求的特点,是这类作品的阅读门槛所在。在中外意象诗的领域里,顾城的建树不逊色于保罗·策兰,也是自屈原之后,想象力最为丰富、绮丽和童真的汉语诗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观点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
2、后现代式意象写法,代表性作者严力。严力有可能是中外意象诗人中,对人类重大题材落笔最多的意象诗人之一。这一点,人们往往被其诗中浓烈的后现代的、口语的、超现实的或幽默的气质所欺骗。“意象”在严力的诗歌中具有吞噬和包容性的功能,他率先解决了中外“意象诗佳作无法写长和写复杂”的问题,貌似容量的突破,带来的却是对意象诗境界上限的提升。《纽约》组诗是这方面的一个集中呈现。
3、生命式意象写法,这类诗承继了“朦胧诗”将意象作为诗歌技法的修辞特质,以及“载道”的言说追求。但在“载道”的内容和指向上,凸出了“个体”与“生命体悟”的重要性,朦胧诗时代那种“政治的、正义的、英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直露性诉求,在更多时候,已经从“道”隐身为“'道’的背景”。代表性作者秦巴子。秦氏诗歌的诗题,在许多时候都对揭开诗境帷幕,起到了导引作用,颇有一些回归英美意象诗的迹象。代表作有《雪夜凿冰取水》、《中药房》、《在鞋城》、《加香煤气统治着我们》、《劈》等。
4、主观式意象写法,这类写法自1990年代以来,在先锋意象诗的作者中有一定市场。
其特点就是把“意象”诗往泛学院的唯技术性方向靠拢,它不负责提供与阅读者沟通的想象力入口,把构建意象的兴趣进一步引向了语言学层面。标志性作者余怒,其最著名作品为《剧情》、《苦海》和《行为》。
……
汉语意象诗还处在不断的深入和演进之中,但无论如何探索,有两条可作为未来读者检视其是否有效的标准:一、不可违拗于生命对诗笔的召唤;二、无论作者处于任何伟大的诗歌理想下,诗笔的出发点都必须是个人的、具象的和感性的,与此同时,不能回避身为“人类之一分子”所应承担的对宏大、严肃事态的忧思。
徐江,诗人,批评家,现居天津。
http://www.artsbj.com/Html/observe/zhpl/wypl/wenxue/sg/1903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