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九年对汤臣倍健再认知 大约在9年前,我写过篇文章,将 汤臣倍健 和GNC比较了一番。跨市场比较:...

大约在9年前,我写过篇文章,将汤臣倍健和GNC比较了一番。跨市场比较:汤臣倍健与GNC

彼时,GNC是美国第一营养保健品牌,营收是汤臣倍健的20倍,利润是3.9倍,动态市盈率(15.7)不到汤臣倍健的一半( 34 ),市销率(1.6)更是不到十分之一( 22.2 )。

当然,汤臣倍健也有闪光点,营收增速约90%,利润增速约102%,GNC营收增速约为13.7%,净利润增速约为39%;汤臣倍健净利率约为33%,GNC净利率约为6.4%。

GNC是美国保健品行业第一品牌,面向全球市场,渠道建设完备,收入已成规模。

汤臣倍健出身国货,面向国内市场,某些运营策略甚至是对前者的模仿,收入和利润远逊于前者。

而静态估值,汤臣倍健是GNC的2-10倍,取决于你用哪个指标对比。

回到9年前,如果未来依然未知,在当时的时点你会选谁?

抛开管理层因素,这个问题可看作典型的成长股 or 价值股之选。

当年我在文章里未下结论,但面对已经实现的规模收入+全球品牌 VS 需要高速成长实现的美好未来,我心里更青睐估值明显便宜的前者。(现在我早已明白投资绝不能抛开管理层,投资者要尽量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

如今9年过去,GNC已经破产,汤臣倍健市值叠创新高。

这个结果无异于给了当年的我一记狠狠的耳光,所以得知雪球调研团组织汤臣倍健调研活动,我有强烈的意愿去一探究竟。

这次调研活动的见闻,已经有许多同去的球友写文章详尽分享,这里不再赘述,只谈谈我对“汤臣倍健现在比9年前更成功”可能原因的思考。

当然,一次调研活动显然无法解答公司的数年发展与商业兴衰,但这次调研也的确让我对汤臣倍健的企业文化有了一些直观感受。

结合之前看过的汤臣倍健财报和分析文章,我大致得出了几点结论。

1.汤臣倍健抓对了市场,占了得天独厚的中国主场。

人口众多,老龄化,人均收入逐年增长,保健意识逐渐增强等,这些中国人口的基本画像特点,都有利于汤臣倍健所在的保健品行业。

2.不同的监管政策,让保健品行业在中美是两门完全不同的生意。

美国是备案制,市场对后入局的竞争者敞开大门,GNC之后美国涌现了许多知名的营养保健品牌,这也是GNC当年净利率只有个位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市场是审批制,相同配方与制造工艺的保健品,仅仅是形状大小减半,就需要经过漫长的审批流程。所以在中国保健品行业,早入局海阔天空,晚一步崇山峻岭,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保健品牌除了汤臣倍健外,消费者很难说出第二个品牌的原因。

3.汤臣倍健是一家非常专业的快消品公司,熟悉各类行业打法。

比如,跟线下渠道建立长久坚实的互利关系,制订销售策略/计划时会考虑到经销商利益,并非把经销商当作敢死队或工具人。公司在推新品或执行新战略时会获得经销商的强力支持;

注重大单品策略,会集公司资源有节奏的去推出大单品。大单品属于战略性产品,在公司产品销售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

会针对年轻人推出他们喜欢和接受的产品,产品宣传侧重点跟传统保健品注重效果不同,而放在好看好吃好玩,容易引起社交话题上;

做电商消费节活动时,会重点考量实际利润,而不会追求收入刻意做低价格。这一方面出于公司自身利润和品牌调性的考量,另一方面也是对线下经销商的保护。

具体的策略制订与执行无法举尽,以上几点供球友们管中窥豹。

4.管理层表现专业,态度诚恳。

当天的调研沟通环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汤臣倍健董秘唐金银女士,大到公司战略,行业认知,小到某项数据,某次活动,都能详尽的为球友们作答,表现非常专业。

面对公司过往在经营和收购上的失误,沟通中不遮掩,不回避,直面球友们的疑虑,承认曾经决策的不足,诚恳地跟大家分享了经验总结。

这让参与调研活动的球友们产生了良好的直观印象。人代表着公司,让大家感觉汤臣倍健“专业”又“诚恳”。

以上几点结论是粗浅的,很有可能并不靠谱。不过,一家公司的顺利发展,总归离不开自我奋斗和市场环境,前者尽力做好,后者稳定增长,大概率能做出些成绩。

如果现在问我,9年后的汤臣倍健会是什么样,你敢买入持有吗?

有一说一,我没有能力去判断一家公司9年后的情况,但我对现在的汤臣倍健,信心比9年前要足一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