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南骑行10,文昌到博鳌-博鳌
第三天,2021年3月15日,文昌高隆湾到博鳌,70公里
潭门渔港竖了一个古朴的木坊门,上书“潭门故事”,下面有“潭门简介”:
潭门镇地处南海之滨,琼海具有千年历史的渔乡小镇,自古以来,潭门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在南海耕海牧渔的特有群体。潭门镇远洋航行和远海捕捞的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海洋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海航路更路径”、“祭公出海仪式”和“鲤鱼灯”等海洋文化的发祥地。
王恩、罗丽彤、符海鹏合著的《帆船时代潭门渔民更路南海技术与航海习俗》一文介绍:
古时候,海南琼海、文昌的渔民驾驶帆船远赴南海诸岛,航行在汪洋大海中,经常与狂风恶浪、海盗和外寇进行殊死搏斗,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由于所面临的风险太大和未知情况太多,加上古代渔民对海洋认知的局限性,对海洋神明便产生敬畏、依赖和崇拜,因而萌生了朴素的海神信仰——“108兄弟公”信仰。
远航祭祀主要是祈求平安,近浅海捕捞者主要是祈求丰收。
“108兄弟公”的传说大同小异,基本内容是海南岛渔民驾驶帆船赴西沙、南沙等岛礁捕捞生产时遭遇不幸。时间均在明朝,事故发生地点均在南海,故事的主人公是海南岛的渔民。
明朝时,海南岛有108个渔民兄弟,驾驶帆船到西沙、南沙群岛捕捞,在海上先后死去。后来又有渔民去西沙、南沙群岛,途中突遇狂风恶浪,生命危急。危难之中,渔民兄弟们祈求108兄弟公显灵保佑。后果平安,渔民便立庙祭祀。
古代海南人以“更”计时,帆船顺风顺水航行一“更”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就是一更的航
程,一“更”的航程约为十海里。“路”是指罗盘的针路,“簿”就是本子。《更路簿》是海南古代渔民航海到南海和东南亚一带国家的航海指南簿册,记载了海上航程、航向和针位,有的还记载了风向。
潭门镇的几位老船长和老渔民收藏有“更路簿”。
过潭门大桥,跨轩村溪,下游就是潭门港的出海口,古称“大潭”,河道出海口两侧水域暗礁林立。
轩村溪上游方向的南海博物馆
往出海口方向
然后,10km平路到博鳌飞登。
没吃到的海鲜和海鲜粥打包带走
飞登攻略介绍:博鳌镇外有一个沙滩,叫玉带滩,又名金沙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沙滩上是有名的酒吧公园,最著名的一家叫《海的故事》,一瓶小酒,一首小曲,海风拂面,人生还有什么事不能放下呢。
从地图上看,玉带滩在万泉河入海口的南边,而酒吧公园在入海口的北边,或许玉带滩包括了南北二个沙滩,我们就沿着北面沙滩边的道路骑进博鳌镇。
有点金沙滩的意思
找到小北驿站,结束今天“咕咚”的记录,咕咚语音说“你已经完成本次骑行”,那个老板娘接上一句“赶快休息一下吧”,几乎一模一样,我都怀疑咕咚的语音就是她配的。
小北是北方人,小巧玲珑的模样,曾经在杭州生活过五年,(我无意中听到她和别人说)她那个学数学的男朋友和她分手了,她就独自来到博鳌,盘下这个骑行驿站......小姑娘多才多艺,弹吉他、画画、照料客栈,都很在行。也许这些都是数学家无法理解的。
想起多年前的一期《中国国家地理》,那些关于川藏线上风花雪月的故事,好些客栈的主人,都是颇有艺术气质的年轻人,感情受挫后,来到川藏沿线,一留经年,苦心经营,消磨了艺术的心。如果他们回想当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们简单安置下来,赶紧跑去海边,趁天黑前感受下金沙滩。
博鳌妈祖庙地处博鳌三江入海口,位居鳌穴之上。冠以盂兰二字,表示其抚慰的主要是千百年来在海上罹难的孤魂野鬼。
妈祖庙前面的沙滩也伸入海中,与对岸的玉带滩几乎要合拢,相距仅100多米,形成万泉河的入海口。
由此西望,可以看到五指山脉蔓延至海边的余脉,想起李将军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琼海是红色娘子军活动的主要区域,大概也曾来过博鳌。
海南大概七点左右才天黑,比上海晚一小时,一旦暮色降临,天黑得很快。万泉河口一艘渔舟,出没于风波之中,对面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的灯光已经亮起,我们转身走回客栈,那儿还有从潭门带来的海鲜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