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家笔下的《二十四孝图》PK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编成《全相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后来,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 《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中国传统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近代以来,《二十四孝图》的传播并未因西风盛行而停辍。1888年,上海《申报》开始向订户随报赠送一张新式月历牌,主要内容就包括《二十四孝图》,旨在延续北方与中原文化圈的伦理实践理性。

任颐(1840年—1895年),即任伯年,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人,清末著名画家。自幼随父卖画,后从任熊、任薰学画,后居上海卖画为生。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海派四杰”之一。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任伯年二十四孝图,纸本设色,20.7*15.4cm,1866年作,广东省博物馆藏。

徐燕孙的《二十四孝图》册页,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用时两年完成。这套作品除突出体现他的绘画风格外,画幅之间还穿插了众多书画名流与翰林阁老们书写的相关诗文题跋,图文并茂,别具特色。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印本加配图,广为流传。1950年冬,陈少梅应朋友之约,绘制成《二十四孝图》册页。此画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堪称国之重宝。陈少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不应该完全抛弃,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应该发扬光大,这就是他绘制《二十四孝图》的思想基础。

一.孝感动天

二、亲尝汤药

三.啮指痛心

四.百里负米

五.芦衣顺母

六. 鹿乳奉亲

七.戏彩娱亲

八.卖身葬父

九. 刻木事亲

十.行佣供母

十一.怀橘遗亲

十二. 埋儿奉母

十三.扇枕温衾

十四.拾葚异器

十五.涌泉跃鲤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乳姑不怠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恣蚊饱血

二十.扼虎救父

二十一.哭竹生笋

二十二.尝粪忧心

二十三.弃官寻母

二十四. 涤亲溺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