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3条)

从头学中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主,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太阳病,经行一周是七天,轻症本当自愈,如第8条所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但是现在过了八九天,太阳病都还没好,反而出现了类似疟病的症状。“如疟状”,是指恶寒发热交替发作,如似疟病。
这里的“发热恶寒”应当是交替发作,而非同时出现。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末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这种寒热往来的症状,当然首先要与少阳病相鉴别。“其人不呕”,说明不是少阳病。
热多寒少,要与阳明病相鉴别。其人“清便欲自可”说明大便是正常的,邪气未入阳明。
这个“发热恶寒”的症状,一天发作二三次,切其脉,是“微缓”,这是邪气将去,病将自愈的表现。之所以“发热恶寒”,是因为邪正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现在“一日二三度发”,说明正气有抗邪之力。脉微是阳气来复,正气渐强的表现。脉缓是脉来和缓而不燥急,说明邪气不盛。正气渐强而欲抗邪,邪气渐衰,所以疾病正有向愈之机,所以说“为欲愈也”。
但如果是“脉微而恶寒”,说明邪虽不盛,里气亦虚。“阴阳俱虚”即“表里俱虚”之意。此时应当调摄休养,待正气来复,即可自愈,不可以再用汗、吐、下法攻伐,反伤正气。
“面色反有热色”是指面色发红。这是正气起而抗邪,但表寒犹在,闭郁肌表,使阳气怫郁于肌表的表现。因为阳气不得“小汗出”而宣散,所以会现身痒的症状。痒的基本病机就是阳气微行,阳气欲行而不畅,就会出现痒的症状。此时应当顺应正气逐邪外出的趋势,用小汗法,开散肌表,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条一共列举了太阳病八九日,正气渐复,邪气渐衰时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脉微缓是正渐复而邪将去,是欲愈之证;脉微而恶寒,是表里俱虚,邪气不盛,不可再行攻伐,当将息调养,待其自愈;面色反有热色,是残邪闭郁,肌表不利,当小发其汗,宣通阳气。
桂枝麻黄各半汤,其实是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合方而成。所以虽然剂量不太规整,但只要简单加以计算,就可以推导出来。桂、麻二方是辛散表邪的代表方,二方减量合并,既能发表散寒,又能解肌和营,而力量较弱,所以被称为小汗方。本方是《伤寒论》治疗表郁轻症的代表方。
本方服法为顿服,只需要服一次就可以了。“将息如上法”,所以也需要喝热稀粥,温被取汗。

点击下方链接复习近三条伤寒条文: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0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1条)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22条)
字帖获取请点击:
伤寒论字帖

现已更新至26条

从今天起“从头学中医新”开启《伤寒论》新板块了!

《伤寒论》怎么读,怎么理解?是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伤寒的痛点。

关于《伤寒论》条文解读、应用的名家著作众多,很多初学者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著作来学习。我们尝试对《伤寒论》条文进行逐条讲解,用尽量简单、精炼的语言,帮助大家理解伤寒论的字面含义,以做入门之用。

如果您对于条文的解读有什么疑惑或建议,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小编一定会回复。

希望中医学习路上,“从头学中医”团队能同广大中医爱好者一起“温故知新”。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麻黄汤《伤寒论》

    20210209二阴天 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麻黄(去节)9克,桂枝6g,杏仁(去皮尖)9g,甘草(炙)3g 先煎麻黄去上沫,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7条

    00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注解伤寒论>:"阳为热,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1条

    0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注解伤寒论>:"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22条

    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注解伤寒论>:"阳受气于胸中,发汗外虚阳气,是令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4条第5条

    00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注解伤寒论>:"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邪,则喜吐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70条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注解伤寒论>:"伤寒四日,表邪传里,里不和,则不能食而呕:今反能食而不呕,是邪不传阴,但在阳也.&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67条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论>:"少阳之邪,在表里之间,若妄吐.下.发汗.温针,损耗津液,胃中干燥,木邪干胃,必发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8条

    0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注解伤寒论>:"重亡津液,则不能作汗,必待阴阳自和,乃自愈矣." 本条主要讲述阴阳自和是一切疾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9条

    0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注解伤寒论>:"因亡津液而小便不利者,不可以药利之,俟津液足,小便利必自愈也." 本条举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