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认为不死癌症的糖尿病,神奇的中医居然早就有办法……

一提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现代医学里,糖尿病也是世界上还未攻克的医学难题,为此还诞生了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组织。

大家知道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么?

4.63亿人!!世界总人口近76亿,也就是说,大约17个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那你们知道哪个国家糖尿病患者最多么?有人说是美国,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理由是他们喜欢甜食和高热量食物。错!!!

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居然达到了1.16亿人,而且排名前10的有一半在亚洲!美国排名第3名。

每12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而且发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个数据是哪来的?就是上面那个国际糖尿病联盟组织发布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创造了财富,催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越来越喜欢快餐和含糖饮料。这些因素导致肥胖和许多健康问题。中国每年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相关疾病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保健支出的13%。对中国家庭来说,治疗糖尿病花费很大。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家庭来说,24%的费用都花在了治疗上,因为许多新药都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

根据报道,我国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糖尿病或因糖尿病引起并发症。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据。

一、现代医学糖尿病的疑惑

首先这个病的名称不是中国人起的(中国古代称之为消渴症),是英国医生马尼命名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对糖尿病进行研究,确认糖尿病是内分泌紊乱,是胰腺发生了问题。“胰岛”、“胰岛素”的名字就是从日医商木龟田那里出来的,胰,就像日本国图形,故取名为胰岛。

在西医的理论中,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决定的,这个观念经过几十年的沉浸和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主要跟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有慢性的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导致的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这四大类。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现实生活中,2型糖尿病比较多,主要依靠降糖类的药物。

现代医学给出了评判是否是糖尿病的标准:

正常人的标准:

空腹血糖正常值应<6.1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

糖尿病患者标准:

空腹血糖≥7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中国有一个协会,名字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1987年的时候,卫生部批准加入了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目前中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都来源于这个协会发布的《中国1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2020年11月,这个协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较之前2017年版本,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其他几个控制血糖的药物(西药),比如国产的**美。

但你们知道中国这个协会所制定的标准,是哪来的吗?

是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制定的标准!

第一问题来了,这个标准对中国人是否合理?

我们先把问题放一边,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从已知的医学科学,糖尿病的病因是胰腺功能衰退,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两部分,内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胰岛有4种细胞,分别为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的方式抑制A、B细胞的分泌;

PP细胞分泌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血糖升高,就是因为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衰退,不能抑制降低血糖。

第二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不通过治疗胰腺恢复其正常功能,而是选择通过药物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或者是直接注射胰岛素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这两个关键的问题,是属于方法论问题,中国有句俗话:方向错了,再努力都白搭!

总体来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依然是西方文化下的思维,由此会产生了两个非常残酷的客观现实。

第一,如果一次性把胰腺功能恢复了,属于一劳永逸。如果只是研发抑制降血糖的药物,患者就会长期依赖从而实现了盈利的一劳永逸。

第二,任何一种化学药品都会有副作用,只是大小而已。如果短期内服用(3-5年内)所导致的副作用不能与服药构成关联性(没有证据证明是药物引起的还是身体其他器官病变引起的),在两全其害取其轻(保命和副作用)的心理下,所引起其他并发症(心脑血管、肾脏、手足眼),将会形成二次盈利的一劳永逸!

在这种思维下,糖尿病患者在西医理念统治的情况下,是进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恶性循环!

确诊→吃药控制血糖→并发症→治疗并发症→game over

二、神奇的中医辩证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没有这个词,中医只有对病症的描述,在通过阴阳五行论,利用草药调理,使身体五脏六腑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都是大道至简。有人说,中医确实是个好东西,但理解起来太难了,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太多了。这种感觉一开始我也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加上虚心向中医请教,越发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简精髓。

糖尿病的症状是易渴、易饿、易尿,我们的老祖宗把症状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就是口渴(百杯不解渴),中消就是饿啊(百碗不解饥),下消就是尿频尿急,中医把这种症状称之为消渴症,也就是现代人患糖尿病的症状。

那是什么原因患病的呢?

八个字:肥甘过度,情志郁结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大道至简,这八个字翻译一下:

肥甘过度:肥指的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甘指的是甜食,肥甘过度就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吃多了。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般就是一日三餐,每个人的食量是有限的,食物到胃里,脾来运化,营养被吸收后传到身体五脏六腑,才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是顿顿有酒有肉,晚上没事出去撸个串喝个小酒,各种碳酸饮料,加上生活节奏加快,有点官职的晚上应酬更是多,平时运动量又少,长期这种生活,必然增加脾胃负担,时间一长,脾胃功能紊乱,体内湿气增多,不生病才怪!

我国在五六十年代时,哪有什么糖尿病,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糖尿病开始逐渐盛行了。

情志郁结:心情郁闷,心烦易怒。大家观察一下周边的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当官的较多,要么就是情绪自控管理能力差的人。比如,在单位工作环境中,有各种裙带关系,人际关系复杂,你干了5年工资6000,新来的工资8000,这个时候你是不是特别郁闷?本来你能当副局长,结果没当上,郁闷不?家里的婆媳关系不合,婚姻出问题,房贷压力大,投资P2P跑路……

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医辩证三个重大环节

第一种病,是因为风,寒,暑,湿,燥,热导致的病症。

第二种病,是因为忧、思、悲、恐、喜、怒导致的病症。

第三种病,是因为刀、枪、挫、扭、虫、咬等导致的外伤。

糖尿病的病因是:肥甘过度,情志郁结。就是湿气过重,阳明经热。

症状总结有了,病因也有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疗了。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白虎汤,被历代中医奉为退烧解热的经典名方。为什么叫白虎汤呢?

中医认为“白虎”为西方金神,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比喻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白虎汤只有四味药知母、生石膏、炙甘草、粳米

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经,主要是清肺胃之热,解除烦渴。知母苦寒质润,一是帮助生石膏清肺胃热,二是滋阴润燥。粳米、炙甘草益气生津、养胃和中。益气生津、养胃和中。

注意:一定是生石膏,而不是炙石膏。一定要炙甘草,而不是甘草。

我们知道糖尿病的症状是易渴、易饿、易尿,中医对照的是上消、中消、下消,白虎汤实际上解决的是上消和中消,也就是缓解肺胃之热,调理脾胃功能。

那么如何调理下消呢?尿急尿频,对应的是肾脏,就需要强肾,张仲景的另外一个经方叫桂附八味丸

按照五行理论,水克火,肾属于水,心脏属于火,在强肾的同时,也要同时强心,否则水大克火,心脏易伤,强火后,就会达到一个平衡。

强心用什么?桂枝甘草汤。

三个方,白虎加人参汤、桂附八味丸、桂枝甘草汤,通过理论辨证后,再用草药实践,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白虎加人参汤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经过很多临床,下面是一篇论文。

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经过详细的问诊后,才能给出合适的剂量和方剂,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医治疗消渴症的原理,在用药剂量上,一定要找一个经方中医大夫来诊疗,一瓶不满半瓶摇的中医不但用不好经方,还有可能耽误治疗。

关于这个神奇的经方,现代人还专门做过实验,对经方中几味药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曾经有一个日本的药理小组专门做过白虎加人参汤的动物实验,按照原方的药物剂量比例做成汤剂给大白鼠服用,结果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在现代人看来,粳米是碳水化合物啊,糖尿病患者能用这个么?甘草带甜味,也不能用啊。这个研究小组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们就分别把这五味要一个一个试验。结果发现,五个药单独使用的时候,只有知母和人参这两个药有一点降血糖的效果。至于粳米、石膏和甘草这三个药单独使用不降血糖。

于是他们就想,整个方子的降血糖作用会不会是知母和人参加起来所产生的效果呢?结果这两个药合用之后,发现并不能提高降血糖的效果。

然后他们就调整知母和人参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发现把人参用多了之后,降糖作用不仅不提高反而下降了。因此他们认为,单独使用具有降糖作用的知母和人参之间,可能效果反而具有拮抗作用。

知母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提高,人参单独使用加上石膏降糖作用也提高。石膏单独使用不降糖,但是它对知母和人参的降糖作用具有协同效果。

接着试验,把知母和人参两个药放在一起,把人参加用到降血糖作用接近消失的时候加入石膏,发现降血糖作用可以提高,随着石膏量的增加,降糖作用逐渐提高,当然这是有限度的,石膏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再加量,它的降糖作用也不再提高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依次加入单独使用没有降糖作用的粳米,降糖作用进一步提高,再加甘草,降糖作用又进一步提高,说明石膏、粳米、甘草对整个方子的降糖作用都有协同效果,现在五个药用齐了,降糖作用没有恢复到原方的水平,为什么?这次试验的时候人参的量用多了。

当把人参的量降到原来剂量水平的时候,降糖作用最好,把人参拿掉,就是白虎汤,发现降糖作用又很差。所以日本这个药理试验小组非常奇怪,不知道中国的古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了这样优化组合的方药组成,找到这样优化的剂量比例。

日本在学习中医方面比较硬性,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这也导致这次疫情中,日本明知道可以用张仲景的《伤寒论》去治疗,但没有现成的方子,不知道如何辩证和施治,只能向中国求救。

三、后记

当患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对中医没有信心,那千万不要乱投医。我在与很多中医特别是民间中医沟通学习过程中,他们都讲到一个字“缘”,但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缘”,倒不如说是患者对中医的信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是因为西医看不了或治不了,最好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找到中医,特别是这种糖尿病,如果你一开始就用中药来调理,病情会很好的控制住。怕就怕在吃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降糖药后已经引起了各种并发症,才回过头来找中医治疗,这种情况就非常复杂了。

因为西药基本都是寒凉之药,这种药是驱除肚脐以下的阳气,但糖尿病是胃热,去下面的阳气是无法起到作用的,所以患者会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药,病人下面久寒,就容易生出拥堵的囊肿肿瘤淤血,这时后就多个症状错杂。

也正是因为长期驱除下面的阳气,男性患者也会导致性功能衰退或者是无性功能,这是基本的客观症状,到最后,脚部浮肿烂掉,然后再做截肢……

我的粉丝里,就有一位朋友,南京的,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专门提到过。他和同时几乎同时诊断为糖尿病,他选择了中医治疗和调理,同事选择了吃西药控糖,十年后,他的身体非常健康,但同事的肾已经严重衰竭,隔一天就要透析。

最近我一直有个想法,通过对民间经方中医对各种病症的临床案例,一步一步的去引导普罗大众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因为人都是怕死的,只有中医治愈了一个又一个西方医学不能诊治的案例,才能唤起大家对祖国优秀文化中医的认可,才能通过一步一步的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认识中医,让大家花最少的钱,让身体恢复健康,只有身体康健,家庭工作才能幸福美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