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这八件国宝,你必须知道!

岐山历史悠久

被誉为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

这里出土了数之不尽的文物

其中这八件国宝

你一定得知道!

牛 尊

牛尊,1967年出土于岐山县京当乡贺家村,经过考古专家鉴定,取名为青铜牛尊。牛尊出土的地方离周文王宫殿遗址不到200米,非常珍贵,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牛尊的整体造型在不失生物形态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了牛的各个部位实现了酒器的实用功能,使其既实用又美观。
牛尊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的体现,同时也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祭祀制度、西周时期的酒具、礼仪文化,包括人与牛之间的关系都有一定的联系。

毛公鼎

中国铭文最长青铜器毛公鼎,毛公鼎上的铭文全文32行499字,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命辞,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毛公鼎铭文▲

大盂鼎

出土于清道光年间的大盂鼎,是现存最大的带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具有重要的文物、文献价值,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达153.5千克,为西周时期的炊器。折沿,敛口,双耳立于口沿上。深腹中空,内壁有铭文,足上有扉棱。整体造型庄重大方,纹饰简洁质朴。
大盂鼎最有名的当属它的铭文,291字的铭文有证经补史的重要作用。

大盂鼎铭文▲

据记载,与大盂鼎同出的还有一小盂鼎,也刻有铭文,后来在战乱中被毁,仅有拓片传世,令人扼腕痛惜。

小盂鼎铭文▲

朕 匜

1975年2月,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在村西平整土地时,在距地面约一米的深处,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窖藏,内藏有37件西周青铜器,被誉为中国“青铜法典”美称的朕匜就是其中之一。
朕匜器盖和腹底内壁一共有着157个字的铭文,这157个字不仅详细介绍了一起奴隶所有权案件一波三折的经过,还包含了本案司法官作出并修改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判词。

朕匜铭文▲

朕匜身上藏着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案件实录及判决文书。更难得的是,这些铭文以短短的篇幅将当时的法律体系、刑罚规范、诉讼程序甚至是法官的自由心证都清晰地传达出来,为后人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甲骨文

岐山是著名的甲骨文之乡,出土了大量的甲骨,全国八处西周甲骨文出土地点中岐山独占两处,仅岐山风雏村出土1.7万多片,有字者293片,周公庙凤凰山出土近万片,有字者770片,都可谓中华之最,岐山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乡”。
2003年12月14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付教授徐天进带颂七名本科生在周公庙门南上世纪引润德泉水灌溉的废水渠旁捡到了2片有刻辞龟甲,其中一片有字17个,另一片有字38个,人称“西周甲骨之王”。

一号甲骨文▲

大丰簋

大丰簋也称天亡簋、朕簋、聃簋,金文学家多称天亡簋。清道光年间出土于岐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它是西周初年的典型器物,器内底铸铭文8行78字,记述天亡助武王祭祀,武王赏赐天亡之事。

大丰簋铭文▲

大丰簋造型浑朴厚重,纹饰精美,其四耳方座的器形和独特的夔龙纹均是西周早期所独有的样式。郭沫若通过对铭文形制、纹饰的综合研究,定该器为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意义非凡。

西周豪车

2014年10月14日,考古人员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贺家村的周原遗址考古发现一套豪华的“青铜马车”。经专家初步研究,判断其年代为西周中晚期,其华丽程度在西周车马发展史上堪称“第一豪车”。
这套马车遗迹由车体和四匹马的遗骸组成,不仅车辆形体较大,而且装饰华丽复杂,车厢装饰有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构件、薄壁青铜兽面装饰以及玉器和彩绘构件。
2014年“西周豪车”一经发掘便登上CCTV,陕西省考古工作者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在2020年完成了修复工作。

卫 簋

卫簋是西周时期的食器,1975年2月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窖藏出土,通高23厘米,重5.7千克,现藏岐山县博物馆。铭文记载了周穆王二十七年三月上旬,名叫裘卫的大臣受到当朝天子的赏赐过程。
卫簋上的铭文通过寥寥数语,把距今2900多年裘卫受到当朝天子的赏赐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把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物及赏赐的内容记述的清清楚楚。特别是所记历日,年、月、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是研究西周历法的重要资料。

岐山的文物数之不尽

每一件国宝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这里还有更多的文物和历史等你来发现

我在岐山等你哦~

来源:岐山文化旅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