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交到高质量朋友?

有人说,人生需要两个朋友就够了,一个是肯借给你钱的,另一个是可以出席你葬礼的。

其实,孔子说过类似的话: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死了,没有人给他料理后事,孔子说,我来办理吧。

如果说生时交友还有所谓报答可言,死后为其善终,表现的是一片丝毫不追求回报的炽热真情。这应该是朋友的最高境界了。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朋友是五伦之一,是人生在世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友谊》里写道:“一个人,他的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我们寻找朋友也是在寻找另一个自我,那个未发现的,或者需要被支持和显明出来的自我。

朋友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要求是互相坦诚。诚,是为不欺。一个人可以保持沉默、可以拒绝交流,但一旦开口就不可欺人。

因为欺人亦是自欺,一个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不敢向外表露真实的自己。

内外不一的人是痛苦的,于别人而言,与之相处也会使人感到膈应。

没有人喜欢与戴着面具的人相处。

不诚是为虚伪,虚伪的表现是谄媚、敷衍、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朋友之间的真诚不仅是分享欢乐与赞赏,还应该表达怨恨与不满,“匿怨”是指隐藏对彼此的不满还装出笑脸迎人的样子,这是可耻的。这说明你还无法面对朋友的缺点,通过掩饰和藏匿将之视而不见。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连朋友都不能帮你指出而加以改正,更何谈其他人?

这种只分喜不分忧的行为就是虚伪,虚伪会产生猜忌,猜忌就会算计,斤斤计较是交友中的大忌。《郭店楚简》里有言:“凡人伪为可恶。”那些爱装的人也并非没有“朋友”,这种人八面玲珑,仿佛四处逢源,但只要与之深入交往,就会发现他内心的粗鄙与虚弱。所以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朋友。

启迪多元思维

◆ 慎重交友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家庭,但一个人可以选择朋友。这个世界上善恶分布在不同人身上,我们没必要为了“度化”别人而委屈自己,在所谓的拯救他人的自我满足中与之称兄道弟。因为只有将对方视为平等的人格,才能在互相分享人生中正常交往。

孔子认为,要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这并非趋炎附势,而是要求我们交朋友要看到对方的长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增广贤文》里有写道:“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如果对方没有任何胜过我或吸引我的地方,还不如不去交朋友。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会被自己内心渴望的事物所吸引。一个人在与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之后,也会在无形中自我提升。而如果真的遇到处处不如己的朋友,对方又不愿意自我改变,早晚会分道扬镳,这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心正举

◆ 益友与损友

益友和损友是对朋友好坏的基本划分,这个标准其实也出自《论语·季氏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高质量的朋友是真诚、直谏、博学多闻,而损友则是谄媚、花言巧语、讨好,更谈不上会真心实意指出你的缺点让你进步。

他们与你交往是为了利益、为了浮华的快乐,或者是为了撑场面。这些看似给你带来“利益”,实际上却有着敲骨吸髓的坏处。这样的友情会麻痹你的神经,遮蔽你向前看的视线,在所谓的安乐窝中深陷泥淖,利聚则来,利散则去。

更具有蒙蔽性的是,人们误以为把这种相投称作“同志”,因为在一起很快乐。为了快乐而快乐的朋友其实算不上益友,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是需要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的。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个与自己共同成长的伙伴,如果这个人不能与你共度风雨、面对生活苦难,那根本无需将他划入朋友的行列。

拨迷见智

朋友有帮助我们进步的义务,与人交往需要平衡,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担起同样的责任。

但并非人人都能接受忠言,如果屡劝不听,就要学会做到“弃人”。

《论语·颜渊》里有记载: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向夫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要诚恳地劝告他,他不听劝就算了,千万不要因此自取其辱。

开启自在之门

交朋友并非易事,难在分辨、交往,甚至绝交上。并非与之相聊甚欢就可算朋友,交往之道切忌交浅言深。

结交朋友同样需要付出精力、时间,甚至金钱来维护、促进和培养。若能拥有志趣相投、见贤思齐、久处不厌的朋友是人生的幸运,应该倍感珍惜才是。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