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读书会‖《额尔古纳河右岸》:一部哀而不伤的鄂温克族挽歌
文丨袁媛(方塘传媒编辑传播中心编辑)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哀而不伤的鄂温克族挽歌,是现代喧嚣生活中世外桃源般的存在,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时代往事。小说将鄂温克人从面临俄国人侵占祖先领地到日本人入侵再到新中国建立时期这三个阶段发生的种种故事,通过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小说中所展现的鄂温克族部落的兴起到衰败,所反映的实质就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他们被一步一步的淘汰,面临着最痛苦的抉择。曾经,那些喝着家乡的水,吹着家乡的风长大的人在面临是否移居山下时,他们迟疑了,因为这代表着他们过往的生活到站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应该要到哪里去,因为再好的地方对他们来说都如同飘摇的浮萍,那个地方没有根。
书中有句话这样写到,“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什么样的路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路?现代文明真的是最先进的文明吗?可是,我们的现代文明就是使得其他的文明走向末路从而让自身强大吗?这究竟是不是文明的进步?
作者在另外一篇短文作品中《土著的落日》提到:“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我想,这就是作者的回答,是作者内心最深的感触。
在小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是多么的弱小和不堪一击,雷电和猛兽的袭击可以瞬间带走一个人的生命,暴雨和大雪的到来会让他们搭建的希楞柱(房屋)面临被摧毁的危险,现代人类的开发使得驯鹿在带到山下饲养时由于环境不适应失去了生命。可想而知,他们的部落繁衍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现代文明来袭的打击。
总之,我们在感慨现代文明所带给我们的无可比拟的进步时,也要知道被现代文明所打击到的人类或事物是十分不易的,我们应以现代文明的方式竭尽全力去守护那份曾经,不论是有路还是无路。
一、哀而不伤的鄂温克族挽歌
这篇作品一气浑成,我作为读者读起来也是十分的酣畅淋漓,即使故事的主人公仅有那几个,故事的发生地基本都在那片山林中,但是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的故事,并不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另有一种韵味,冲击着你的心灵。
本书以一位少数民族鄂温克人最后一位年近九旬的酋长夫人的口吻,讲述了这一神秘民族多年来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生活中发生的种种故事,跟着“她”的叙述,我们走进了最原始的大自然,认识了善良的鄂温克族人,感受到了他们艰辛却有滋有味的生活,仿佛跟着经历了一场历史的动荡与变迁。
通过对原始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性有声有色的描绘,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原来现代世界之外还有如此别样的部落存在。鄂温克人十分信奉萨满,在他们的信仰里,萨满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女主人公的伯父和弟媳妇都曾是萨满。她的伯父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刻,他曾通过一些萨满的仪式让一个日本人腿上的伤口消失,而且还让日本人的一匹久经战场的战马奄奄一息,着实让我感到惊奇。
女主人公的弟媳妮浩是本书中最让我感动落泪的人物,最初的我仅是单纯的认为她是一个拥有无上神力的人物,但没想到这会成为她生活痛苦的来源。因为当妮浩为其他人提供帮助,救他人一命的时候,都是以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为代价,甚至有一个孩子还未出生来看看这个世界就在肚子里死去了。她明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依旧会选择去救别人,这种大爱让身为读者的我几度落泪。
鄂温克人非常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态环境。虽然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十分艰苦,因为他们必须通过打猎用动物身上的皮毛与来山林的俄国安达换取必备的生活物资,在此期间还有可能会遇到凶狠的大熊,残忍的狼群等等,尤其是驯鹿感染的那场瘟疫所带来的悲剧更让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始终充满着危险与不确定性。但是,他们却以自身微小的力量来对抗这些外力,坚强的面对那些灾祸。
文中的女主人公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但幸运的是,这两段婚姻都是幸福的。虽然现代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他们生活原本的样子,但是这位女主人公到最后都没有下山,因为她始终热爱她曾经拥有的一切,离不开这些故事的发生地。
看完了整本书,书中鲜活的生命形象还有那些画面:森林、驯鹿、河流以及山川,这些都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并且充满了爱的力量和大自然的活力,这种温暖将会伴随一生。
二、喧嚣时代下,一份朴实的宁静
书中向我们展现了鄂温克族百年的发展历程,而他们正是最后一个游牧民族,以打猎为生,以树干搭建房屋,与山林为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带着驯鹿迁徙,常年游走在大自然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森林伐木的出现,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样子,驯鹿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他们终究无法阻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开篇第一句话作者就写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这一句话将我从热闹喧嚣的都市生活中瞬间带入到了这位老人所描绘的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好似你的身边充盈着满满的新鲜的空气,走进了一幅浪漫的画卷之中。
书中描写到,“太阳每天早晨都是红着脸出来,晚上黄着脸落山,一整天身上一片云彩都不披。炽热的阳光把河水给舔瘦了,向阳山坡的草地被晒得弯了腰了。”仿佛一切简单的东西在作者的描绘下都变得生动跳跃起来,所以,当你郁闷心烦之时,不妨吹吹风,看看云,这片刻的宁静将会带给你无尽的安心。
从前,鄂温克人每天都会伴着天空中的月亮、星星度过黑夜,听着清脆一样的鹿铃声,欣赏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蝴蝶开始一天的充实生活。而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感受着现代文明带给我们的种种益处,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却是被工业污染所带来的雾霾,并不是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有星星的天空,也很少看到美丽绚烂的蝴蝶飞舞。但我想我们每个人想要的幸福都不一样。
故事的最后,虽然鄂温克人过上了新时代的生活,从原始的游牧文明步入了现代文明,但是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却面临着消失的命运。书中有一个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主人公的孙女是部落的第一个大学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这位画家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年轻的她选择在额尔古纳河的支流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连同她那些绚丽的油彩,只因为在两种文化中她无法找到真正适合于自己的位置。
所以怎样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中保留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这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始终都相信科学,可是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人与自然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时,我觉得有些事情的存在,也许是现在的我们无法解释的,但这或许又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让人自然而然就有所敬畏的信仰而已。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这本小说的故事感兴趣,如果你想短暂的逃离都市,不妨看一下这本书,让你的灵魂飞向那片森林,走进大兴安岭,听一听那里的声音,那真的很震撼!
书名:《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内容简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
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