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中医辨症治疗

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低血糖的产生,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引发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低血糖的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低血糖的产生,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引发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低血糖的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低血糖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汽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证候分析: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测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低血糖的辩证分型治疗!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方药:补肝散加减。

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   20克,   川芎   6克,木瓜   6克,熟地   12克,山药  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随症加减: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随症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   12克,、葛花   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   12克,(另煎)附片   12克,太子参   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下面介绍几个低血糖的老中医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方1

组方:黄芪15g,党参12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3g,麦冬9g,五味子6g,柏子仁9g,龙眼肉15g,炙甘草3g。

加减:

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黄12g,玄参12g,知母9g,天冬9g;

精神亢奋者,加磁石(先煎)30g,生龙齿(先煎)30g。

主治:低血糖症,起病缓慢,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2

组方:当归9g,山茱萸12g,五味子6g,白芍15g,黄芪20g,川芎6g,木瓜6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2g,甘草6g,大枣6枚。

加减:

癫痫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g,白附子9g;

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g,郁金9g。

主治:低血糖症,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3

组方:石菖蒲9g,郁金12g,鲜竹沥20g,山栀子9g,连翘12g,竹叶9g,木通6g,丹皮9g,玉枢丹3g。

加减:

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黄15g,知母12g,葛花9g;

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g,姜半夏9g,姜竹茹9g。

主治:低血糖症,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剂。

方4

组方:人参(另煎)12g,制附子(先煎)12g,太子参30g,麦冬12g,五味子6g,山茱萸12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

加减:

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g,肉桂粉(冲服)2g;

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子,加淮小麦30g,炙甘草5g,大枣5枚。

主治:低血糖症,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低血糖的中医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2、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汽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证候分析: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低血糖的产生,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引发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低血糖的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低血糖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汽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证候分析: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测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低血糖的辩证分型治疗!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方药:补肝散加减。

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   20克,   川芎   6克,木瓜   6克,熟地   12克,山药  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随症加减: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随症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   12克,、葛花   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   12克,(另煎)附片   12克,太子参   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下面介绍几个低血糖的老中医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方1

组方:黄芪15g,党参12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3g,麦冬9g,五味子6g,柏子仁9g,龙眼肉15g,炙甘草3g。

加减:

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黄12g,玄参12g,知母9g,天冬9g;

精神亢奋者,加磁石(先煎)30g,生龙齿(先煎)30g。

主治:低血糖症,起病缓慢,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2

组方:当归9g,山茱萸12g,五味子6g,白芍15g,黄芪20g,川芎6g,木瓜6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2g,甘草6g,大枣6枚。

加减:

癫痫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g,白附子9g;

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g,郁金9g。

主治:低血糖症,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3

组方:石菖蒲9g,郁金12g,鲜竹沥20g,山栀子9g,连翘12g,竹叶9g,木通6g,丹皮9g,玉枢丹3g。

加减:

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黄15g,知母12g,葛花9g;

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g,姜半夏9g,姜竹茹9g。

主治:低血糖症,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剂。

方4

组方:人参(另煎)12g,制附子(先煎)12g,太子参30g,麦冬12g,五味子6g,山茱萸12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

加减:

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g,肉桂粉(冲服)2g;

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子,加淮小麦30g,炙甘草5g,大枣5枚。

主治:低血糖症,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低血糖的中医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2、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低血糖的产生,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引发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脑功能障碍为主的证候群,低血糖症属中医的“晕厥”、“虚风”等范畴。

低血糖症的病因多为禀赋素弱,或病后体虚,脾胃不健,气血乏源,致心肝失养,元神失主,故而发病。

低血糖的病理变化为脾胃两虚,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虚谷气不充,则饥饿时作;脾虚无以化生气血,升运精微侧五脏失充。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志。心血不足,则面色苍白,心悸脉速,甚则无神失主而精神错乱。肝血不足,虚风内动测四肢麻木或震颤,甚则抽搐。气血大亏,形神失养测全身瘫软,精神恍惚。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则冷汗频出,神昏晕厥。此外,酒癖暴饮后,伤及脾胃,清气不升,痰热浊气不降,上蒙清窍,亦致血糖骤降,嗜睡神昏。

1)饥饿感、焦虑恐惧、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出冷汗、四肢震颤、晕厥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思想不集中、幻觉、狂躁、癫痫样发作等脑功能障碍症状,多于餐后3小时左右发作。

2)空腹血糖偏低或正常,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空腹血浆胰岛素测定偏高。

低血糖的中医辩证分型!

1.心脾两虚症状:起病多缓,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证候分析:心脾两虚汽血两亏,无以上荣,则头晕、面色苍白;气虚失摄则汗出,心血不足,血不藏神,则心悸心慌,恐惧健忘,甚至精神失常;舌淡苔薄,脉细,均为心脾两虚之征。

2.肝虚风动症状: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证候分析:肝血不足,不荣上窍,则头晕、视物不清;虚风内动,则肢体麻木或震颤,甚至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及口吐白沫等;舌淡红,苔薄,脉细弦,均为肝血不足,虚风内动之征。

3.痰热闹窍症状: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酒酿痰热,暴饮之后,痰热内盛,伤及脾胃;脾气不健,清阳不升,胃气不降,痰热浊邪上蒙清窍,故嗜睡、神昏谵语;湿热内迫,则多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盛之象。

4.气虚阳脱症状: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证候分析:气血大亏,形神不养,则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阳气暴脱,汗失固摄,清宫失充测冷汗频出,神昏晕厥;舌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均为气虚阳脱之征。

低血糖的辩证分型治疗!

1.心脾两虚治则: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9克,酸枣仁12克,远志3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柏子仁9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3克,随症加减: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12克,、玄参12克,、知母9克,、天冬9克,,以滋阴清热;精神亢奋者,加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

2.肝虚风动治则:养肝熄风。

方药:补肝散加减。

当归9克,山茱萸工2克,五味于6克,白芍15克,黄芪   20克,   川芎   6克,木瓜   6克,熟地   12克,山药  15克,枸杞子12克,甘草6克,大枣6枚随症加减:癫痛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克,、白附子9克,,以化痰祛风;胸闷、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克,、郁金9克,,以疏肝理气。

3.痰热蒙窍治则: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菖蒲郁金汤合玉枢丹加减。

菖蒲9克,郁金12克,鲜竹沥20克,山栀子9克,连翘12克,竹叶9克,木通6克,丹皮9克,玉枢丹3克,随症加减: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15克,、知母   12克,、葛花   9克,,以养阴清热,除烦醒脑;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以清胃降逆。

4.气虚阳脱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人参   12克,(另煎)附片   12克,太子参   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山茱萸12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随症加减: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克,、肉桂粉2克,(兑服);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片,加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以养心安神。

下面介绍几个低血糖的老中医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方1

组方:黄芪15g,党参12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3g,麦冬9g,五味子6g,柏子仁9g,龙眼肉15g,炙甘草3g。

加减:

兼阴虚烦热者,加生地黄12g,玄参12g,知母9g,天冬9g;

精神亢奋者,加磁石(先煎)30g,生龙齿(先煎)30g。

主治:低血糖症,起病缓慢,头晕,汗出,面色苍白,心慌心悸,恐惧健忘,甚则精神异常,舌淡苔薄,脉细。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剂。

方2

组方:当归9g,山茱萸12g,五味子6g,白芍15g,黄芪20g,川芎6g,木瓜6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2g,甘草6g,大枣6枚。

加减:

癫痫样发作者,加制南星12g,白附子9g;

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者,加柴胡9g,郁金9g。

主治:低血糖症,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或震颤,甚则晕厥,或抽搐、两目上翻、口吐白沫,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方3

组方:石菖蒲9g,郁金12g,鲜竹沥20g,山栀子9g,连翘12g,竹叶9g,木通6g,丹皮9g,玉枢丹3g。

加减:

烦躁,口渴,头痛者,加生地黄15g,知母12g,葛花9g;

呕吐不止者,加黄连3g,姜半夏9g,姜竹茹9g。

主治:低血糖症,酒癖暴饮后,多汗,嗜睡,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剂。

方4

组方:人参(另煎)12g,制附子(先煎)12g,太子参30g,麦冬12g,五味子6g,山茱萸12g,龙骨(先煎)30g,牡蛎(先煎)30g。

加减:

肢冷明显者,加干姜5g,肉桂粉(冲服)2g;

烦躁而肢冷不显者,去附子,加淮小麦30g,炙甘草5g,大枣5枚。

主治:低血糖症,心慌,饥饿感,精神恍惚,面色苍白,冷汗频出,甚则神昏晕厥,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或微弱。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低血糖的中医其它疗法!

1、针灸疗法:气虚阳脱型可取人中、百会、足三里、内关等穴,针灸并用,针用补法,灸至病情缓解为止。

2、食疗法:人参100克、龙眼肉100克、白糖500克。人参煎汤会渣(渣可另用),与龙眼肉同煮再与白糖一起熬成龙眼糖。低血糖常发者可于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每次10克。阴虚有热者不宜。

(0)

相关推荐

  • 色盲(中医)的症状和特征

    临床分证 按照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及眼科的五轮辨证等方法,可将色盲分为肝气郁结证,心气不足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不足证.肾精不足证等5个证侯.其中肝气郁结证为实证,其余四证是虚证. 1.肝气郁结证: 本证 ...

  • 多寐 (西医病名:发作性睡病)

    多寐之病名见于<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主要指突寐. 多寐多因痰浊内阻,清阳不升等所致. ...

  • 痫病诊治精粹

    痫病系指脏腑受伤,神机受累,元神失控所致,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又称"痫证" ...

  • 舌诊系列(一)

    中医望诊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

  • 中医基础-望诊

    第一章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全身望诊的内容:望神.望面色 .望形体 .望姿态 望神 1.   神的概念 广义--是对生命活动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的高度 概括 狭义--指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情感活动 2. ...

  • 低血糖--民间食疗秘方治疗低血糖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民间食疗秘方治疗低血糖 ...

  • 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 【转载】

    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2017-06-16 08:17:42)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珍贵偏方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 ...

  • 低血糖--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 低 ...

  • 低血糖中医治疗偏方

    低血糖多见于中年女士人群,且不同病患的病症表现各有差异,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低血糖的产生,是因某种原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过低, ...

  • 中医治疗低血糖

    中医治疗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指因某种病因引起血糖浓度过低,并由此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 ...

  • 低血糖如何用中医调理?

    低血糖如何用中医调理? 症状:饥饿感,四肢麻木.软弱.震颤,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动过速,晕厥.经医院检查空腹血糖在50毫克%以下. 病因:脾气虚弱 ,阴血不足. 治法:健脾养胃, 补益气血. 方子:党 ...

  • 低血压及高血压的治疗,兼谈中医治疗的补与泻(任之堂主人)

    我和妻子清洗屋外的地面. 妻子将地面扫干净,用自来水冲刷,由于水的压力不大,起不到冲刷的效果,于是将水管口捏扁后再冲地面,一样的水,压力变得大了起来,冲洗效果好了很多. 我一边帮忙冲洗,一边想,&qu ...

  • 低血糖如何用中医调理

    低血糖如何用中医调理? 症状:饥饿感,四肢麻木.软弱.震颤,面色苍白,出冷汗,心动过速,晕厥.经医院检查空腹血糖在50毫克%以下. 病因:脾气虚弱 ,阴血不足. 治法:健脾养胃, 补益气血. 方子: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