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慎恐惧

1、"戒慎恐惧"出自于《中庸》中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读音】:jiè shèn kng jù

3、【释义】:指的是君子在自己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也要心存敬畏之心。

4、《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礼记·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简言之,就是“戒慎恐惧”,指的是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们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从古至今,人们始终认为,君子之言行,应当“戒慎恐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做到自警自重。
善虽小,不可因之而忽略行善;恶虽小,不可因之而任意妄为。越是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越应小心谨慎、严格自律。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吃无主之梨,许由清溪洗耳,无不折射出“戒慎恐惧”的君子之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