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辉:只争朝夕苦追求 ——从《离骚》看屈原的时间情结
郑重声明:
——声明人:朱亮辉
只争朝夕苦追求
——从《离骚》看屈原的时间情结
朱亮辉
“逸响伟词,卓绝一世”(鲁迅语)的《离骚》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卓绝的艺术成就而光耀千秋。两千多年来,作者屈原在诗中体现的那种高洁拔俗的人格,对“美政”理想的无限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对祖国对人民的真诚热爱和深沉忧患的情怀,对黑暗势力的大胆揭露和坚决斗争的斗志,无时不在激励着感染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同时,《离骚》开创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我国文学史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离骚》爱国主义感情的抒发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表达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整个《离骚》,贯穿着作者的一个“时间情结”。
《离骚》共373句,其中直接写到时间的句子就有近50句。诗中主人公抒发的所有情愫,上下求索的所有活动,几乎都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表现对美政理想的憧憬与失望
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是诗人“美政”理想的具体内容。为实现这一理想,诗人极力提倡“三王”纯粹的德行,尧舜耿介的人格。“忽奔走以先后兮,及武王之踵武。”他急切地在楚王前后奔走,希望能够赶上前王的足迹。争取时间,努力工作。屈原的努力曾经也得到楚王的信任,并委以重任。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但由于党人偷乐,君王昏庸,“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尽管如此,屈原并没有放弃对楚王的希望,他真诚地劝戒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希望楚王趁着年轻放弃秽行,励精图治。但楚王不察衷情,“反信谗而齌怒”,屈原“朝谇(责骂)而夕替(废黜)”,终遭流放。为实现“美政”理想,在争取楚王“抚壮而弃秽”,效法三王“遵道得路”的同时,屈原还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于是他积极地培养人材,“滋兰九畹”,“树蕙百亩”。他“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但是他的辛勤培育,这些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并没有给他欣慰的收获。于是他沉痛地叹息道“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萧艾也!”这不只是对年轻人材变质蜕化的哀叹,更是对祖国的未来和命运的担忧。
表现对上下求索的执着和努力
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两次遭到流放,但他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祖国的热爱至死不渝。他只争朝夕,行色匆匆,上下求索。这些在《离骚》中多有体现。面对每况愈下的祖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要拯救国家于危亡,就得有济世良方。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奔波求索。“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惟恐“日忽忽其将暮”。他“折若木以拂日”,使望舒(为日神驾车者)在前引路,让飞廉(风神)随后奔跑,“继之以日夜”。他“总辔扶桑”,“饮马咸池”,济沅湘就重华(舜帝)以陈词,叩天门遭帝阍之拒绝。尽管重华支持他的看法,鼓励他去找上帝古代美女,希望得到了解同情自己的知己,可是到了天门,势利的看门人将他拒之门外。见不着上帝,他只得叹息天上和人间一样的溷浊。既然天庭无望,他又转徙地下。“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然又“哀高丘之无女”。于是“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宓妃等下界人神)之可诒”。他结下佩带拿去约言,让蹇修去说媒。但是宓妃仗恃美丽而十分骄傲,于是他只得抛开她另去追求。他想到灵氛那里得到好的消息,灵氛为他占卜,并告他吉祥的占辞,鼓励他离开故土另做他图,他终于决定离开楚国去追求新的理想。于是他“历吉日乎吾将行”,并以神奇的速度,“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在这里,诗人驰骋浪漫的想象,驾着八龙牵引的车,“齐玉軑而并弛。”来到云旗飘荡的天界,心神高飞到很远的地方。然而,正当他升上日光照耀的天空时,忽然俯视到疮痍满目的故土,立刻心如刀绞。“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诗人上天入地,夜以继日地追求,最终因眷恋故土而在“奏《九歌》而舞《韶》”的极乐世界里骤然而止。在历尽千般辛苦,遭受万般打击的情况下,在被国君抛弃然又苦恋祖国的矛盾里,在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的残酷的现实中,诗人最后下定决心“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确实,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悲壮而庄严的承诺。
表达对时不我待的慨叹和珍惜
忧国忧民的诗人,对于时间的珍视比一般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离骚》在开篇介绍自己的家世之后即表现出了对时间的特殊感受,面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时光流逝,他发出了“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的感叹。一种老之将至的悲凉向他袭来。他担心的当然不是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他担心的是祖国的命运就在这时光的流逝中走到尽头。可贵的是,诗人没有在这种悲凉中消极地寻求寄托打发时光,而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乘骐骥以驰骋”,努力地奔波,愿意为君王前驱,把楚国带向光明之路。他借诸神的口气:“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来劝勉自己抓住时机辅佐君王,施展抱负,拯救祖国和人民。诗人不管是穷蹇还是通达,始终怀着“兼济天下”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始终进行着“独善其身”的人格修养。在污浊险恶的环境里,“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大家都“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诗人却出污泥而不染。他无心“忽驰骛以追逐”,不顾众女的嫉妒和谣诼,只是“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于是,他抓紧时间,朝饮兰露,夕餐菊英,以完善纯洁的品格;结白芷,穿薜荔,缀兰蕙,以修饰自己美丽的外貌;达到信姱练要,光彩照人的完美境界。
时间是宝贵的,孔子曾体察出“逝者如斯”的感悟,岳飞也发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慨叹。然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昏昏噩噩灯红酒绿中虚掷年华,又有多少人在追名逐利尔虞我诈中亵渎光阴;而屈原则以其只争朝夕、上下求索的精神给时间进行了真正意义的诠释。我们读《离骚》,常为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精神所震撼,为其“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遭际而悲叹,亦为其高超的浪漫主义艺术成就而叹为观止;同时,诗人珍惜时光,追分夺秒的处世态度不也给了我们以警醒和鞭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