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自己的茶,听自己的歌,走自己的道

喝茶到最后,不问树龄,不问年份,不问山头,这是喝茶。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喝普洱茶,要是不讲山头,少了风味;不讲年份,少了陈香;不讲树龄,少了厚韵;不讲这些,普洱茶就少了故事。

喝普洱茶,不忽悠怎么成呢,这是一个过程,是通向好茶的一个过程。

我在外面喝茶,从来不挑剔。和对路的人喝茶,怎么喝怎么对路,至于不对路的人,我也见不到,是什么情形,不好形容,那就大概是挑剔吧。
我自己一个人喝茶,总是一堆茶选来选去,今天一个茶,明日一个茶,要说挑剔也挑剔,希望茶汤厚一点,回甘强烈一点,香气馥郁一点。。。
喝茶是自己喝,享受的是自己,为什么不对自己挑剔一点呢?

喝茶很私人化,是私密的事。

这种私人化就改变了市场的逻辑,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叶知秋,好多事情的改变,往往在不经意的细节处。

云南茶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而且我相信是会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茶叶长在大山里面,零污染零农残,说一句客观的话,如果云南茶都过不了关,那全中国的茶叶都没有办法过关,这是大叶种区别于中小叶种的天然优势。

另一个原因是云南好茶太多了,数不胜数,尤其做发酵茶,可以说是全中国无敌,我们可以验证的,普洱茶到最后一定会是中国最大的茶类,甚至现在就是。

正因为茶山多,茶叶多,可以加以品玩的就多,一山一味是一门学问,仓储,加工亦然,越喝越不懂,越不懂存的越多,市场怎么会不大?

答茶友问:生茶熟茶什么时候喝?哪个地方适合哪种茶?

什么时间都可以喝,你能举出不适宜的时间?估计是你身体的问题。

至于说哪个地方适合哪种茶?这种认识之前是从来没有的,不同的地方倒是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比如各自产区习惯消费各自茶区的茶,而甚少其他茶。有些说法,比如,潮湿地区喝发酵茶的多,那是之前的普遍认识,现在,沿海喝生茶的也一样多,甚至远远超过发酵茶。龙井、生茶都是零发酵茶,市场总量是发酵茶的一百倍。

喝茶,就是一个氛围的影响,没有人天生下来就决定喝哪种茶类。

喝普洱茶都是需要一点仪式感的,你拿个大缸子泡茶,不是浓就是淡,解渴可以,说是品茶就完全没有必要,就好比你拿个飘逸杯就审评出一款茶是古树还是小树,不是做茶人病了就是你病了。。
云南茶用功夫茶那一套,这是一个大进步,这让喝茶变成了一件充满了仪式感的事情。
我喝普洱,比较杂,新茶喝,陈年的也喝,但是以存放五到十年的为主,一个是陈年后,青草味去除,口感更好,既有鲜爽味,茶汤还甘甜顺滑;二是昆明放,气候干燥,放出来的茶叶香气特别浓郁,这就很吸引我。至于说特别哪款茶,特别的哪座山,好像没有刻意的,以前喝老茶的时候,还有些特别的要求,现在基本都是喝山头茶,我自己感觉都是非常好,特别好的茶,有些苦,有些甜,只是风味的不同。
有点像我听音乐,流行的也听,歌剧也听,好像是跨度非常大,其实真要琢磨起来,无非是听个纯粹。
喝茶也是喝个纯粹。
以前看茶饼,非得紧饼为上。现在来看,也算受到了一种误导,做紧饼的前提是要考虑存放三十年以上,你仔细想想看,人生有几个三十年。。。
这几年古树茶流行,转化明显快的多,温度湿度相宜的茶仓,放个五六年就已经陈香四溢,醇和甘滑。若是口感要更好,完全可以边存边喝,即使有五六年的空窗期,市场上也不乏五六年的纯料茶出售。这两年,我自己做茶,饼形则是越来越松,轻轻一撬,还可尽量保持条索的完整。
看茶,分干茶样和湿茶样,观条索、色泽、嫩度、干香、净度而已。
有人看条索认山头,很抱歉我看不出,经常看到有人识茶认山头,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看条索主要看整碎度,条索完整的为上,碎、片、末夹杂为下。其他,诸如茶叶揉捻松与紧,我不太关注。
究其因,在于抛条紧条不关滋味,而与茶叶浸出物质释放快慢有关,而一旦仓储时日,这种快慢比较又可以忽略。有些茶叶专家认为揉捻紧条为上,冲泡时易于出汁,增加水色、滋味。我反之,揉捻不到位,泡条,粗枝大叶的好看,滋味出的慢,一泡是一泡的味。
这是茶叶审美观的不同。
色泽,毛茶墨绿也好、黄绿也罢,我主要看是否色泽均匀,均匀为上,花杂为下。熟茶亦然。
花杂的原因有几种,一种最明显的是“生熟配”,生茶配熟茶,一生一熟,两种茶性并不相融,茶理相反。想象是熟茶带生茶,催熟茶饼,可是想象就是想象,存储的过程,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
2003年到2005年期间,倒是的确有台商定制“新老配”,新料配老料,这种做法倒是的确有,新压制的时候叶底会花杂,经过长时间的仓储后,叶底花杂不明显,当时茶叶极其廉价,其后毛茶价格升高后,港台茶商承受不了这种成本,这种做法无人再做。
结语
今日聊到此吧,其他的,如香气、净度、嫩度、以及湿度的汤色、滋味、叶底等。。。另择日再聊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