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黄连,作用竟然差别这么大,医圣张仲景告诉你为什么

性味归经: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

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湿热痞满、湿热泻痢、高热神昏等,《本草纲目》云:“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

《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黄连的方剂共计14首。现从黄连之功效、用量上进行探讨运用黄连时的精妙之处。

不同用量取其不同作用

医圣张仲景用一两(即3g)黄连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形之邪,或与寒凉之大黄相伍,增强其消痞之力,或与辛温之附子、干姜、半夏等共奏辛开苦降之功。

方中三两(9g)用量时清热与燥湿并重兼以止利,湿热可在上焦使人泪出,目不明,也可在下焦而致人肠澼腹痛而下利。但祛湿之药增热,去热之药不去湿,唯有黄连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且黄连有厚肠之力而止下利之势,故而可解湿困、扼热 毒、止下利。

方中四两(12g)以上主要以清热为主,黄连性寒直折心火,清心经实热,且可清蕴结之热,因热多则成澼,故黄连疗热利脓血。

小结

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只有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医圣常用其治疗湿热并重之疾,上解氤氲之热、中消蕴结之痞、下以燥虚泛湿,使气机得畅、郁热得退、横溢之湿得除。与文中诸药相伍,共奏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法。用药配伍精当,理法严谨,细微变化之中, 凸显出黄连的不同特性,差之毫厘其意不同,充分彰显药物用量变化间的神奇之处,最终使药物之间相须、相使共达药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