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用一生做学生的好老师
“学科教学也好,班主任也好,教育的日常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作为一个有故事的老师,要把整个教育当做一个大片的导演,一部传奇的缔造,一篇童话来创作,一个故事的编织。”
李镇西曾经在在朋友圈发了这样的一段话:“村上春树说:'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人变老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而是从放弃自己那一刻开始,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能活得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让人不老的特质必须有一颗童心、注重仪表、经常旅行、心地善良、学习到老、生活情调、坚持运动、心态年轻。”
他还在后面评论:“对照村上春树说的一个人不老的特质,我居然都有,一个都不少!你呢?”后来又加了一条:“不对,我又看了一遍,有一个我没有,从来就没有:注重仪表。我一点都不注重仪表。”
熟悉李镇西的人都会被他的率真和可爱所感染,看他现在与学生一起的照片与几十年前和学生嬉戏的照片几乎无差,满脸都是毫无保留清澈见底的笑意,似乎他永远只比他的学生大几岁。
学生对老师的爱“润物细无声”
说起与教育事业的结缘,李镇西很坦诚地讲:“刚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在插队,我想考中了或许就可以跳出农门了。”至于选择师范院校,“当时不像现在信息发达,院校的信息用毛笔写着贴在宣传栏上,寥寥几个,感觉考师范院校把握大些。”
他说儿时的理想是当新华书店的营业员,每天都能看很多的书,或者当一名作家。大学期间实习了一个月,返校时,学生们流着泪追赶汽车,那是他第一次从学生那里得到情感的回馈,被感动得不能自已,同时他也发现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很适合跟孩子们相处。
李镇西竟然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学生对老师的爱,他在《我的自传》里这样写道:“孩子们对我的爱更多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或是早晨走进教室,一声亲切的问候;或是我外出开会离开学校时,那眷恋的眼神;或者仅仅是夹在作业本里的纸条:'希望李老师晚上早点睡!’”
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乐山一中,怀揣着激情与浪漫,李镇西“把教育当诗来写”。他和学生给自己的班取名叫“未来班”,设计了班徽,绘制了班旗,还创作了班歌。歌词是和学生共同写的一首诗《唱着歌儿向未来》,寄到北京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
李镇西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旅行,学生们不断给他惊喜给他感动,“尚未蒙尘的童心往往对自然对生活有着比教师更独特更细腻也更真实的感受”。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他与教育“恋爱”了,他发现,“教育本身就是一首纯净的诗”。
做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师
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李镇西感受到给予孩子们的仅仅是爱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教师“专业的爱”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于是,他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
其中最令他着迷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手记,因为他的文章“富有人情味”“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于是,他开始以日记的形式写教育手记。
从没有“为了写作而写作”的头痛,李镇西写的都是教学工作中真实而琐碎的故事,只是“用笔挽住每一天平凡而纯真的日子”。他记录下自己感觉很好的语文课;记下和学生去野外春游的快乐;记下开导“早恋”学生走出苦恼的过程;甚至是不小心伤了一名学生的自尊心去学生家里家访道歉,内心的歉疚、家访途中迷路的焦急,他都详细地记下来。
文字的交流也让李镇西找到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方式,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用书信和他们交流,后来干脆在教室挂了“悄悄话信箱”,结束一天的工作,夜深人静读信、回信,他非但没有觉得苦累,还感觉“一种被信任的幸福感充盈胸中”。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下,李镇西的教育手记从乐山一中写到成都玉林中学,写到成都石室中学。1997年,搬家时看见19年积累的一大捆教育手记,纸页已经泛黄,字迹也不再清晰,过往的一幕幕“化作一张张老照片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分别多年的学生们正跑着跳着向我拥来,他们调皮的笑声萦绕在我的耳畔。”
砰然心动的一刻,李镇西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要把他和学生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分享教育的幸福与美!三个月后,《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诞生,一经出版不仅获奖无数,更因语言真挚平实成为很多教师案头必备。
求职像恋爱,入职像结婚
谈到青年教师如何对待教师这一职业,李镇西语气里充满了师者对孩子的宽容与期待:“求职像恋爱,入职像结婚。”他说,很多人把教师工作讲得很美好,每天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还有寒暑假,等等,就像热恋中的人感觉爱人都是优点。
入职之后才发现,有些学生那么淘气,有些家长好难缠,领导不够公平,就像结婚后看到爱人身上的各种不好。婚姻里的夫妻过不下去还可以离婚的,所以,发现确实不适合可以换其他职业嘛,这个时代不像我们那时候,分配了工作就要做一辈子。
如果发现有问题又不舍得“离婚”怎么办?应付着,凑合着?不行,那多痛苦啊,要调整心态,过好每一天。所以一旦下定决心做了,就要以平和的心态爱它的全部。所以,入职之前就要有清醒的认识,所有的困难,都是教育本身应该有的,不是意外的,爱教育就要接受它的全部,爱它的美好也接纳它的问题。
做学生的“好老师”
李镇西在一次演讲中对师范生说,“老师”只是称谓,但“好老师”是荣誉,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荣誉。成为一名好老师就要做到三点:第一,享受职业;第二,研究教育;第三,创作诗意。
享受职业——教师职业的工作对象最特殊
教师是一个跟教育对象最亲近、最有情感互动的职业。工人面对他的工作不会有情感的互动,农民不会、医生也没有,而教师工作中面对的是有情感的孩子,对于教师的情感付出,孩子会不断地给予情感的馈赠,真正投入地和孩子交流就会不断地被他们感动,这是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
李镇西讲了一个故事,他的第一批学生来看他时说:“李老师,既然我们是你教的第一批学生,那我们就是你的初恋。”他们的李老师笑着回答:“是的,你们就是我的初恋,是我的教育初恋,三十多年过去了,李老师当年一旦恋上教育,就从一而终,终生不变!”
研究教育——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保持着研究的心态才能更快地成长,工作中总会遇到难题,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是成长。把教育当做一个课题的研究,一辈子的研究,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反思,而研究的课题是什么,是每天面对的难题,有那么多的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沉醉其中哪还会有倦怠感?
研究过程伴随着思考、阅读、写作,不断地出研究成果,就会很有成就感,被会被自己感动。李镇西说,人一辈子不断超越自己、发现自己,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在不断地去发现那些“卓越自己”的路上有一个个惊喜等待着你,让你目瞪口呆。
创作诗意——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诗意,意味着情趣,意味着浪漫。当教育只剩上课、补课、考试、排名?.当本来内涵丰富多彩的教育只剩下两个字'刷题’的时候,教育就没有了!在互联网时代,不出家门就能够听到世界上最棒的老师上的最好的课,对于纯粹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来讲,现在有很多途径,但是教育是关于人的灵魂的教育,当教育只剩下“贩卖知识技能”而不管“灵魂”的时候,教育就已经消失了。
李镇西深情地说,学科教学也好,班主任也好,教育的日常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作为一个有故事的老师,要把整个教育当做一个大片的导演,一部传奇的缔造,一篇童话来创作,一个故事的编织。这一生就是个故事,很多悬念等着我,细节靠我和我的学生去丰富,到了我退休的时候,回顾我走过的三十多年岁月,自己会因这些故事而怦然心动,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