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桥南童年往事 2024-08-03 00:26:47 观兖州 知天下 西桥南童年往事 江庆崙 人总有些童年情节,童年是人生的一片净土。二十年的职场生涯忙忙碌碌,不知不觉把我推进了不惑之年,有时真想远离尘世的浮华。古人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非圣贤,没有古人的境界情操。但当我偶有闲暇,回想我四十年的人生岁月,童年那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让我难以忘怀。我1971年生于西桥南街,上初中时搬家到南门里,所以我整个童年是在西桥南度过的。儿时的西桥南平淡无奇,没有中御桥的雄壮,甚至没有什么风景,但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土,儿时玩伴的欢声笑语,大人们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西桥亦称西御桥。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在兖州封为鲁王,于是兖州城向南扩张一倍,原南城墙外的护城河(历史上叫丰兖渠),成为了由东至西的穿城河,河北不远,即是金壁辉煌的鲁王王府,因此这条河被称为御河,因明代兖州升为府(亦称府河)。河上正对王府的桥叫中御桥,中御桥东边的桥叫东御桥,百姓们简称东桥,西边的叫西御桥,简称西桥,御桥、西桥和东桥都是单孔拱桥,虽没有中御桥宽大,但也都是青石砌就造型美观,尤其桥上的石栏杆都刻有龙纹图案,十分精致。现在的西桥南街,是北起中山西路,南至民族路,全长50多米。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版《滋阳县志·城市》记载,明代时此街连同西御桥北的考棚街统称为“西桥南北长街”。后来西桥北的一段改称考棚街,西桥往南的称为西桥南街。西桥南街的南端路东有一座“礼拜寺”,是北宋时期(960—1125)所建,寺内有碑亭、经殿等建筑,颇具规模,“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后来新建清真寺一座。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回族做礼拜的圣地。在清真寺南许,原有一座石牌坊名为“三世科第坊”。清《滋阳县志》记载,该坊是为经魁李诚、苑马寺卿李克恭监察御史李璞所立,所以人们也称为“李家牌坊”,该坊也毁于“文革时期”。另据《滋阳县志》记载,在“三世科第坊”稍北,还有一座石牌坊,名为“三凤鸣阳坊”。这座石牌坊是在清朝初期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年间为丁卯科举人刘不息、张论、万俊民所立。不知什么原因,此坊消失较早,查询多种资料并询问多位老人,仍不知其究竟。西御桥南的这两座石牌坊简洁大方,虽不如老大街范氏牌坊高大,但也都是为勤奋好学,考取功名的人士所立,彰显了西桥南一带的人们尊儒重教,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西御桥南街再往南,就是闻名遐迩的德国天主教堂,这是由德国圣言会于清光绪23年(1897)兴建的教堂,是全国四大教堂之一,建筑面积82866平方米,占地1400亩,共有楼房718间,主楼大教堂(亦称大圣堂)是教堂的主体,正门楼分上中下三层、一层为大教堂正门上书“敕建天主堂”五个大字,为兖州著名书法家周元英先生书写。二层为管风琴楼,这架管风琴当时全世界仅有4台,在教堂内亦称经琴。三层为钟楼,墙外是直径两米的罗马数字报时钟。大教堂顶端就是远远就能看得到的巨大十字架,这座雄伟独特的西方建筑,于1966年8月24日在运动之初惨遭毁灭,其他建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教会活动中断,直到1980年重新恢复教会活动。清真寺、天主教堂不仅是圣地、外地游客必到之处,也是附近孩子们的乐园。小时候人们都是住平房,不像现在大都住楼房了。我发现一个问题,平房是开放的,只有晚上休息时才关闭大门,而楼房是封闭的,外门敞开一会不管是主人还是邻居都觉得不舒服。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心态变了。我家住在街北部路东,是一个三家住在一起的大院子。堂屋人家姓李,就是今天的祥和干饭锅的位置。东屋人家姓刘,刘大爷和刘大妈生有七个孩子,五男二女。我家住西屋,是一座高大宽敞但年代很久的老房子了,屋顶上杂草多而高,甚至还长出了小树。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们就拿出盆盆罐罐来接雨,日子过得相当艰苦。后来,西桥南街和它南北的街道修成了宽敞整洁的新世纪路,路面拓宽,我老家的西屋也被冲成了路而不复存在了。小时候,我们住的小院子里人口多,总是非常热闹,其乐融融。唐山地震后,人们对地震非常恐慌。记得有一回,还是在夜间,人们传说地震了,家家都往外跑,我还在梦中就听见妈妈喊我,我在迷迷糊糊中被妈妈拽着往外跑,街上到处是人,经过很长时间才知道是一场虚惊,人们方才说笑着回家了。西桥南中部路西有一座工厂,是部队加工木材的厂子,我们都叫它锯木厂。锯木厂天然地把整个西桥南街分成了南北两段,孩子们也以锯木厂为界分成了南北两派,经常用砖头块打仗。锯木厂的负责人我叫他郭叔,郭叔总是和蔼可亲,精神矍铄。锯木厂是我们小孩经常玩耍的地方,里面的木材堆得像小山一样高,我们有时爬上木材堆,捉迷藏,追逐嬉闹。锯木厂里有一个很大的锯木车,轨道就有二十多米,看着军人叔叔雄赳赳气昂昂地操纵着锯木车,别提有多威风,我们羡慕死了。每当汽车拉来木材的时候,那景象绝对壮观:十几辆甚至二十几辆大解放汽车装着满满的整车原木等待卸车,街道狭小,错车不便,整个车队就浩浩荡荡排在街道上,把整条街北半部都占满了。而这时,各家各户也忙碌开了,干什么呢,扒树皮做烧柴。看吧,大人小孩都忙的不亦乐乎,有的用手扒,有的用斧砍,还有年轻力壮的爬上了汽车。锯木厂正对着路东有一个防空洞洞口。洞口朝东,入洞向西然后在街道正下方折而向北,据说一直向北可到我家方位下面才到头。洞里面很黑,平时我不敢下洞去玩。有时,在大孩子的带领下,我们找来油毛毡点着照亮入洞去玩。洞里面漆黑一片,只有油毛毡发出微弱的亮光,我们既害怕又兴奋,甚至不敢说话。洞的墙壁和顶部都是用砖砌起来的,非常方整。油毛毡很快着完了,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惊呼着往外逃,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摸着墙壁通过声音凭着感觉跑,心里突突地直跳,终于看到洞口的亮光,才长舒一口气。出得洞来,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住家比较独特的是街北头路西的一家,印象中这家人姓郭。主人郭洪亮是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名员工。说他家独特是因为他家的地势奇高,印象中比街道路面高出一米多,门口有条石砌成的台阶,我们称他家为高门台家。这家很早就买了电视机,每晚我们都到他家蹭电视看,看的什么节目也忘了,只记得当时有一部电视剧叫《山菊花》。如今,西桥南街已经被新世纪路代替了,路两旁高楼矗立,店铺林立。西桥南的年轻人也逐渐走出小街巷,融入滚滚洪流,走进新生活,奔向新时代。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3期观兖州 知天下 赞 (0) 相关推荐 名片上的保定老街道(一) 保定是一座历史名城,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为能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感到无比的自豪.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住房问题日趋紧张.市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首先对西大街与新北街拐角处.南大街. ... 《往事只能回味》《西海情歌》《荷塘月色》《桥边姑娘》《父亲》 《往事只能回味》《西海情歌》《荷塘月色》《桥边姑娘》《父亲》 龙城往事 | 柳州老街(二)小南情淡梦疏远,长青衣隐尘流离 柳州,一个情意充沛的南方城市. 生之喜悦,死之梦幻. 一朝一夕,拖延至一辈子那么柔软绵长. 你会用一生来铭记它. ▼ 昔日小南街,热闹繁华化空念 ▼ 车轮滚滚. 岌岌可危的骑楼不复往日,一同面临流散消 ... 康熙时代,新市镇开始有了“小南栅”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我的家乡并不学乌镇那样满街溢彩,也不学西塘那样两岸流金,它只是碧瓦白墙的名士旧居,柳枝轻扬,它只是石桥的宋元明清 ... 南胜七八零后的童年往事----捉“高鸡” 龙眼鸡,南胜人叫它:高鸡.它个头小巧可爱,长长的橙红色鼻子,绿色的翅膀上点缀着许多不规则的小黄斑点,小脚细细的却是跳远高手,一蹦三尺高.高鸡一般在春末夏季的时候比较多见,它们都停歇在龙眼树和荔枝树的枝 ... 童年往事之养蚕 本文4500余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人生最单纯的快乐,莫不在童年.那些远去的记忆,时过境迁,想来犹觉好笑.闲暇之余,我便把这些往事一一写下来,聊供一乐.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和弟弟养过蚕.我们那地方附近 ... [散文随笔]我记忆中童年往事... 我的童年生活 那河,不再是记忆中的波澜壮阔:那树,不再是我眼中的茂盛耸立.我那美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 岁月的积累,沉淀了许多尘埃,但它们拥有最美丽的色彩,有酝酿许久的甘甜.没人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童 ... 后、西、南、北凉恩怨始末,前凉覆灭后的西北凉州局势演变过程 在曲折波诡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凉州范围在不同时期,相继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这五个"凉政权".前凉覆灭之后,西北经历短暂的氐秦统治后,后.西.南.北凉又纷纷建立. 但 ...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看一遍胜读十年书!值得终生研读~ 对联, 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 或刻在竹子.木头.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 独特的艺术形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1 ... 常熟古桥(34)——大潭塘西桥 大潭塘西桥在辛庄金荡村,南北走向,始建于明万历32年,民国3年重建. 古玉中的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神 东汉 四灵玉胜 上海博物馆藏 <三辅黄图>卷三有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四灵纹为东汉较为流行的纹饰. 此件玉器十分罕见,中央上端以透雕手法雕 ... 看展|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提及廣東和廣州,大多數人的反應大概都是現代化的都市,如果說到文化.文物和歷史,可能除了粵語就沒有了存在感. 實際上,廣州是全國唯一一個從出現至今,市中心從來沒有變過的大城市.第二代南越王趙眛的墓,不僅 ... 【习作】内蒙古|吴世蕊:童年往事|指导教师:许慧萍 作者:吴世蕊|指导教师:许慧萍 [内蒙古阿左旗明德小学五年级3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童年往事>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我的童年往事. 记得在五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