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中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认知战与目标战
一、运营两件事
运营管理只做两件事: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明确你的目标,沿着目标,保证你的货,算好你的账,管好你的人。
分开来讲,目标管理是你的结果,结果是需要过程来支撑的。从实践而言,目标管理必须明确这一阶段,或者说一个月,你的目标是什么?而过程管理,则细分到每一天,每一周,通过每一天的数据变化来监管目标。
运营层次的提升又要注意两点:认知战,你要看得更远更长,跟围棋一样,像《大秦帝国》里的商鞅大盘灭国棋;目标战,你得反复确认自己的目标,是你能做到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数字,数字背后,是有环环紧扣的动作组成的。只有数字没有动作的计划或者方案无异于水中捞月。
如果我们乐意,我们可以将商鞅理解成“运营”,高明的运营就是做局和做势(《互联网运营竞争中的势能竞争》),通过大盘灭国棋,我们显而易见的是,商鞅并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他先从整体上进行布局,而每一局走一下来,你才能感受到他最后的目的。运营便是如此,你得先看清楚棋盘再动手落子。最低的要求也是走一步看三步(好像我在局部已经谈到好多次了),对不对还得诸位运营同学自己去琢磨。
二、县域电商真有下半场?
这段时间我总是能听到关于县域电商下半场这个话题。其实在我看来,县域电商从来就不存在上半场与下半场,如果有,那也是人为划分,而且还带着忽悠功能。两年前我在另外的地方做区域电商,说直接点叫“特色中国”。我们也有下属的分公司。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做,也没人告诉我们怎么做,都是摸着石头走,但现在回头一看,发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摸索着干看似是一个偶然的动作,或者是一种无路可走的选择,但今天一看,有其规律可循。
县域电商想要做好,作为负责人需要从大盘上做好三个“一”:1、确认县域的电商公共品牌什么?你得拿出一个公共品牌,变成地域特色或者标签;2、确认县域特色商品打造重点。一个县域有很多产品重点做好哪一个?用当年“特色中国”的定位,定位县域产品。即提到一个产品的时候,马上能将这个产品标签与这个县这个城市挂钩。比如提到杭州,我们会想到西湖; 3、一个电商政策。内陆的县域电商做的是氛围,而氛围是需要政策进行引导。回顾我之前的县域电商操作手法是,只做一个电商产业园,通过税收优惠或者免税政策将想做电商和做电商的企业同步规划到该园区,进而形成完整的电商产业链。总体来讲,还是运营中的“爆款模式”。你得通过公共品牌,电商氛围营造,带动实体产业链发展,比如生产、供应、原料采购,最终形成产业基地。一旦产业基地形成,县域电商也便做起来了。
换言之,县域电商想要做好,一要确认思路,二要政府引导,三要确实做事,通过政府,运营商,媒体,企业的共同发力,将县域电商做起来。如果一定要个方向,那就是寻找标签,通过产品运营强化标签,通过媒体发力,提升标签,最终让一个产品成为县域的代言人。
三、计划
整天忙得头发都掉光了,回头一看发现还不挣钱。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计划性不强,很多人就是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不足。做事之前先把自己理顺了,你为什么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目标在哪里?应该怎么做?重点关注点在哪里?只有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执行反倒不会乱,对目标节点也便能控制住。做任何一个项目,我们通常都会讲到项目的可控性。如果缺乏可控性,最好不要急于做事。
四,正常的工作方式
最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以前在一家企业带一支团队,自己很轻松,现在是尽力做也还是有做不退的感觉。我的直觉是:第一,流程不清,权责不明;第二,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由第二个问题导致了第一个问题。不是不可以改变,只是需要花点时间与精力。按我的理解,正常的工作方式是:人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事掌握主动权。人牵着事走而不是事牵着人走。目前刚好相反,是事牵着人走,人成了被动的救火队员。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破局的方向在于:明确方向,知道重点,理清流程,权责分明。这是表面上的动作,而本质的动作还是指向人心,让中层团结,毕竟中层是执行层。中层理顺了,接下里表面上的破局动作就可以展开,也容易推进。
当然,即便是我们在运营中有着清晰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乃至我们有自己的认知与目标,但最终依然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真没什么,记住一句话:做好现在,不问未来。用不着为未来担心,你只需做好现在。未来,是用现在做垫脚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