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明应政变——室町幕府第一个被废除的将军

日本史:明应政变——室町幕府第一个被废除的将军

关键词:长享延德之乱,川中岛之战

前因:长享延德之乱

1487年,将军足利义尚亲自率兵,进攻近江,讨伐六角高赖,开启了长达4年的长享延德之乱,这起战乱是明应政变的导火索。

▲明应政变图

后果:川中岛之战

1553年,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爆发了五次大小战役。

▲川中岛之战

过程始末

一、战国史的真正开端

明应二年(1493年)四月二十二日夜,幕府管领细川政元等人趁将军足利义材出征河内远离政治中心之时,将已经出家为僧的清晃迎到京都,让其正式还俗成为将军,拥立其为室町幕府的第11代将军足利义澄,这场政变被称为明应政变。这场政变后,足利幕府的基本框架崩溃,先天不足的幕府至此名存实亡,因此这场政变被越来越多的日本史学者作为战国史的真正开端。

足利义材是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人,在长享延德之乱中,足利义材看似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恢复幕府的统治,因此他心有不甘,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那就是“亲政”,真正收回幕府的统治权。

▲影视剧中的日野富子

二、真正职掌幕府

但是此时真正职掌幕府的是另外三个人,一个是幕府“太后”日野富子,一个是管领细川政元,还有一个就是原幕府政所执事伊势贞宗。而足利义材手里,只有一支专属于将军的近卫军——奉公众。

足利义材也知道凭借手中这支武装力量根本无法收回幕府大权,所以他准备找一个盟友,一起对外进行征伐,再转而对内收回权力。但是足利义材还是太天真了。

首先,足利义材选错了盟友,他在最应该排除的选项中选择了幕府的前任管领畠[tián]山政长。畠山政长显然是个自身难保的人,他与宿敌畠山义就之间因为河内陆区一直征战不断,而这个时候足利义材选择畠山政长作为盟友,不仅不明智,而且是惹火烧身。

畠山政长一直想收复河内陆区,但是在他和畠山义就在河内陆区的争夺上从来就没有占到便宜,现在有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材给他撑腰,他瞬间鸟枪换炮,于是邀请足利义材亲征河内,目标正是畠山义就。

▲日本人口密布分布图

三、新的将军

另外,足利义材犯的第二个大错误就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威信。其实此时他在幕府中的根基早就不稳了,而他联合畠山政长征讨河内的这一举动,无疑使三个职掌幕府权力的人走到了一起来反对他。

所以他没想到,就在他率领的讨伐军刚离开京都不久,幕府管领细川政元就暗中找到了幕府的“太后”日野富子。虽然足利义材上位也是日野富子促成的,但是这位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对自己拥立的足利义材想“亲政”的行为极其不满,所以此时他转而支持细川政元,联合他一起拥立了一位新的将军足利义澄。

消息刚一传出,日野富子便以幕府“太后”,也就是“御台所”的身份主持幕府事物,同时细川政元带家臣压制京都,还杀死了足利义材留在京都的弟弟。另外,伊势贞宗则向跟随足利义材的守护和幕府近卫军奉公众发去了“谋书”,劝告他们立刻听从新将军的命令。

▲细川政元

四、改朝换代

河内的战事还没打,京都就改朝换代,足利义材顿时傻眼,把希望寄托在天皇身上。因为当时虽然朝廷已经没有什么实力,但每一任的征夷大将军,在名义上还是需要天皇来任命的,而当时的后土御门天皇确实也表示抗议。

但是,足利义材又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二十二日政变爆发之后,二十八日,细川政元就进宫“御访”,其实就是给天皇上供,当时皇家基本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大部分的费用支出都要靠着幕府的“御访”。朝廷的重臣一看细川带着钱来了,也不能跟钱过不去,所以默许了这次政变,给了清晃官职。

另一面,伊势贞宗发出的“谋书”果然有效,足利义材的近卫军奉公众一看天皇都承认了新将军,在跟随足利义材无疑死路一条,立即作鸟兽散,足利义材瞬间变成了光杆司令。就这样,室町幕府第一个被废黜的将军足利义材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向对手请求投降,之后被幽禁在京都的龙安寺内。

▲足利义材

结论:

不久后,足利义材又从龙安寺跑了出来,逃往越中,成立了“越中公方”势力与幕府对抗。这场明应政变使将军家从此一分为二,同时这种“以下克上”的夺权斗争,为各地方诸侯大名提供了标准的“范本”,室町幕府作为一个没有了武装力量的统治机构,再也控制不住全国的局势,纷乱的战国时代揭开序幕。

【参考文献】《日本书纪》《日本通史》《世界近代史辞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