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鹿鸣馆外交!日本“欧化主义”政策的产物

关键词:修约运动,鹿鸣馆荒废

前因:修约运动

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在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走向近代化,希望能够将不平等条约予以修订、废除。

黑船事件

后果:鹿鸣馆荒废

鹿鸣馆“全盘西化”的政策宣告破产,欧化主义思潮消退,失去作用的鹿鸣馆也自此荒废。

第二次国府台之战概述图

过程始末

一、“欧化新帝国”

1883年至1887年,日本时任外务卿井上馨以东京的鹿鸣馆为中心,实施的“欧化主义”也就是“全盘西化”的外交政策。然而鹿鸣馆外交并未能成功打开日本的外交局面,最终宣告失败。

自1853年黑船来袭后,日本的国门就被迫打开;列强们接踵而至,强迫日本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主权遭到破坏。因此,明治维新后,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便着手修改不平等条约。但整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努力结果却是令人沮丧的——日本与英美等国有关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谈判无果而终,外务卿寺岛宗则也黯然下台。

方才担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对此也很是重视,但近十年来的修约努力化作泡影也不免让他对此感到颇为无奈。而正当这一切陷入裹足不前的境地时,1879年井上馨就任外务卿,而他则提出了新的方略:若日本想实现修改条约,则必先成为亚洲的“欧化新帝国”。

▲鹿鸣馆时代的舞会

二、“文明开化”的重要窗口

这个新方略令伊藤博文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维新以来,日本上下对西方欧美列强各方面的仰慕与效法的意愿与日俱增。因而,加入西方,与之并肩,然后再谋求修约,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为了打造“欧化新帝国”的对外展示窗口,一座名为“鹿鸣馆”的沙龙会馆于1883年在东京落成,其名字取材于中国《诗经》中的“鹿鸣”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而鹿鸣馆在此后便成为了日本上层人士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鹿鸣馆作为一座由英国人设计的二层砖式洋楼,其内部结构也自然走着西洋沙龙的风格。来到这里的日本人则盛着西式礼服,期间的舞会和晚宴的参与者则是接受西式教育的日本精英和一身西洋礼服的日本大家闺秀,除此之外便是大量的西洋人面孔。这里,“时常能见到帽插羽毛、拖着长裙的欧美贵妇人出入”。鹿鸣馆便是这一时期日本对外显示“文明开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的一切都是西洋的。

▲鹿鸣馆

三、新的修约方案

就这样,鹿鸣馆内的火热气氛很快扩散开来,引领了这一时期日本学习欧美文化的潮流。同时期,井上馨也在为日本的修约外交努力着;1886年4月,外务省制定了新的修约方案。

1887年4月20日,伊藤博文为支持井上馨而举办的盛大的化装舞会在鹿鸣馆如期举行。国内外的显贵绅士、夫人淑媛们参加者,竟多达四百余人。馆内灯火通明、鼓乐喧天,在西洋乐曲的包裹下人们在舞池尽情起舞,前来参与的外国军官们感慨这里的舞会与伦敦巴黎的并无什么区别,人们在这片“欧化的乐土”上尽情起舞与狂欢,仿佛这里本就应当在西洋一般。

▲鹿鸣馆照片

四、鹿鸣馆外交宣告破产

然则,1887年7月末,日本与欧美列强的改约交涉无限延期。原来,不仅井上馨的修约草案仅在名义上废除了治外法权,而且期间日本的主权在其中依旧没有得到尊重。这样辱国的修约令日本上下无法接受,消息传来,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抗议与反对声音的声音此起彼伏,《国民之友》杂志更是痛骂鹿鸣馆外交为媚外外交。就这样,井上馨只得辞职,鹿鸣馆外交宣告破产。

尽管鹿鸣馆内外处处效仿着西方,做的与他们别无二致,但前来与会的西洋面孔一时流露出的鄙夷表情想来并没有被井上馨捕捉到——也就是说,这般拙劣的模仿和攀附式的外交终究无法得到列强们的认可。

而日本的修约活动则要在日俄战争后才得到完成了。在这之后,鹿鸣馆风光褪去变成了无用的存在,最终拆毁。而日本的欧化主义思潮也逐渐降温、冷却,倡导日本本土文化的国粹主义则愈加兴盛了。

▲井上馨

结论:

“鹿鸣馆外交”宣告失败,井上馨辞去外相职务。而日本的修约努力至日俄战争后、成为资本主义列强时宣告成功,这说明外交的成功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后盾。

【参考文献】《日本通史》《中外战役大辞典》《外国军事人物辞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