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这颗股市定心丸来得及时吗?

场外配资遭严打、香港资金监管压力升温、产业资本的持续减持,这系列因素的出现,却加剧了A股市场的震荡风险。与此同时,就在最近一周时间内,股指期货实质性松绑,但选择在相对高位进行松绑的股指期货,却并未发挥出股指期货对市场积极的影响,反而成为了市场恐慌情绪的加速释放器。

在上涨趋势中,市场往往处于“放大利好,缩小利空”的状态。但是,在下跌趋势中,市场却处于“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状态。实际上,在市场触顶3288点之后,整个市场的增量资金持续补充力量就明显降温,从沪深两融余额增速以及股市日均成交量能的持续缩水表现即可得到反映。

然而,就在市场处于由强转弱的过程中,负面传言往往会产生不一般的负面冲击影响。回顾过去数年的市场行情,一纸消息的影响力确实不可小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将放宽IPO的盈利要求,并加快审核节奏等。实际上,我们从近期公开发布的IPO发审通过率分析,确实较以往有着明显地提升。其中,据数据统计,今年以内,新股发审通过率达到了82.75%,这较以往同期的数据有着显著地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从数据统计,目前证监会受理首发以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已经降至300家以内,IPO堰塞湖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地缓解。但是,按照这一泄洪速度,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IPO堰塞湖的全面泄洪,恐怕仍需要等待一段不短的时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最新证监会的表态显示,IPO审核政策并没有新的调整,但会继续保持新股的常态化发行。就在最近一期的IPO批文中,证监会核发了3家公司的IPO批文,而在4月19日,证监会合计核发4家企业的IPO批文,最新一期的IPO核发批文略有减少。不过,与之前几个月的核发数量相比,却有所增加,年内IPO发行速度略有提升。

事实上,即使近期IPO发审通过率有所提升,但站在证监会的角度出发,仍然采取严格把关,并强调信披与企业的质量。或许,对于证监会的最新表态,还是会给短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市场带来了一颗及时的定心丸。

但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接下来所面临的压力并不轻松。其中,随着科创板各项筹备工作已经逐渐完善,科创板可能很快落地。就在近期,首批科创板基金发行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追捧,由此也反映出投资者对科创板的热情非常高涨。不过,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本身也是一项艰巨的考验,对市场而言,科创板的到来也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来说,确实具有不一般的影响意义。与此同时,证券法修订草案中,也已设立了科创板注册制的专节,为未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保驾护航,同时也意味着科创板正加速筹备,并有望加快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得以成功,可能会把经验引导至其余的市场板块,这可能会逐渐改变国内证券市场延续多年的游戏规则,更是重构整个股票市场的估值体系。或许,对于这一预期,可能过于乐观,但是也不排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退一步思考,若注册制改革得以实质性推广,恐怕对多数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体系构成冲击,而随着市场容量的持续膨胀,可能市场存量资金会进一步聚集到优质上市公司身上,由此加剧市场的两极分化局面。

但是,就目前看来,国内资本市场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其基础条件并不完善,而通过试点落实注册制改革,或许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因此,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于科创板而言,实际上被定义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而科创板承担的责任与使命更多,而其试点注册制更是为国内资本市场其余板块带来更多有效的宝贵经验。

从长远的角度思考,A股市场要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并把A股市场推向国际大舞台,并与全球成熟市场进行实力较量,那么就需要完善好相应的市场制度体系、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的对接。

不过,这并不等同于把海外成熟的工具与市场制度模式照搬至国内资本市场,而是需要根据本土市场的自身特色加以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例如,海外成熟市场的集体诉讼制度与巨额违法违规成本,就值得借鉴与参考,这也是保护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有效举措。又如,在股指期货全面恢复常态化的过程中,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参考开发成熟市场的迷你股指期货,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富低门槛的风险对冲工具。此外,在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研究海外成熟市场如何做到持续高效的优胜劣汰功能,而注册制改革注重充分市场化,而并非简单的新股发行提速或股市容量的膨胀,这也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短期而言,IPO审核政策没有新的调整,算得上政策层面稳定与呵护市场的表现。但是,对于市场的传闻辟谣与澄清,往往存在滞后性的反应。在实际情况下,可以加强舆情监测的效率,对市场热议的市场传闻给予最及时的回应,甚至争取在交易时间内完成回应,由此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波动风险。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投资者保护的有效举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