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杯茶,百草可入药
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风土记》)
古代的端午节不只有屈原,不只有家国情怀,还有乐趣。
欧阳修曾在写一首北宋人民怎样过端午节的《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诗里的端午完全是个欢乐的节日。
《吴郡岁华记丽》这本讲述苏州风土人情的书则记载了清代以前古人们过端午时要瓶供蜀葵、菖蒲、石榴等时花,妇女要簪石榴花、艾叶等,药店赠送白术、大黄、雄黄给老顾客,百工停业,欢宴赏节等等。
早在春秋之前,端午节就有了,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在民间,端午节一向被称为“药节”。
五月进入了炎热又潮湿的盛夏,蚊、蝇、蛇、蝎、蜈蚣五毒开始活动,细菌、霉菌开始滋生。
在端午节这个五月的开端,古人如何预防疾病、安全度夏,应该是节日里思考的大事。
于是系彩带、佩香囊(囊内置朱砂、雄黄、香药)以避蚊虫;
悬挂艾叶、菖蒲以驱瘴气;
点雄黄酒以镇蛇蠍五毒;
换钟馗像以驱邪魔;
采百草煎汤泡澡以祛皮肤病……
史载,药王孙思邈专在此日晒药,传说此日为天医星临空,百草都是药。
古人以为端午日是特殊的节气,雨露、光照有着无比神奇的力量。
于是百姓上山采百草,端午日午时止;再用卯山泉水洗,正午时晾晒,方为良品。
端午节当天在中午将采来或买来的一些新鲜草药配在一起熬来喝,希望喝后身体强壮,一年百病不侵。
中医多部巨著对此有所阐述,认为当日的草本养生效果最佳,堪称极品,故成此茶为端午茶。
可入端午茶的很多,如苍术、藿香、白芷、桂皮、麦芽、陈皮、桑叶、野菊花、金银花、鱼腥草、淡竹叶、白茅根、六月雪、三叶青等,再加上各地特有草药,有近百种,近似于所谓的凉茶。
小时候,我家端午的标配就是一锅草药汤水、几笼香得让人流口水的包子、几大盆的药澡水。
至今我也喜欢吃包子,不爱吃粽子,粽子太腻人。
那时我们一大早就跟着婆婆去河畔、田坎和山上去采草药,采得越多越好,特别喜欢艾叶,因为父母要用艾叶加上其他中药做成艾条给人治病,据说端午采的艾叶阳气最足,散寒药效最佳。
于是夏天家里时不时就熬点端午茶喝,预防感冒、祛湿生津、清热解暑,也就是说不管有没病,过一段时间妈妈总会熬些让我们喝。
小时候我比较容易过敏,只要去草丛里地里一趟,回来浑身发痒,于是家里也经常熬药水让我泡澡,这习惯直到大学毕业。
今天,我同样喜欢来一笼包子,当夏天的风缓缓吹过时,熬或者泡上薄荷、竹芯、茅草根、地丁草等,看着翠绿的叶子慢慢的变得柔软,轻飘飘的白色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草木清香。
我喜欢于山上采了那新鲜的本草来,泉水里洗涤了风尘,捞出来自然风干,在阳光下月光里吸取天地灵气,缓缓的干透,放过几天后,根据需要搭配几种草叶在沸腾的水里慢慢舒展,喝上一口,带着烟火气息淡淡的香。
我喜欢端午茶这样的本色,这样天然的、原始的、非人格化的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