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漏的信息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知识获取从本质上看永远都是在破除无知,获得一些启示。
系统是一个大大的黑箱子,
我们无法打开它的锁;
我们所能看到的,
只是什么东西进去了,什么东西出来了。
理解输入与输出的搭配,
在与其他参数联系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输入、输出和状态之间的关联。
如果它们之间的关联清晰而稳定,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它可能的态势;
如果我们的预测不灵——但愿不要如此,
我们只能被迫打破它的盖子!
——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
我们知道了系统的构成要件是要素、关系、目的,三大特性是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似乎已经对系统已经有了一个真切的了解。
但是我们很快会发现,一旦在现实世界遇到实际问题,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经常感到尴尬和束手无策。
关于这一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却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每一种语言、每个字,都是一个模型。所有的地图、统计数据、图书、数据库、方程式和计算机程序,也都是模型。包括我们头脑中认知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即心智模型,也是模型。所有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永远也不可能是。
我们的模型通常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为成功的一个物种的原因。尤其是经过对周围世界的直接观察、深入体验所建立起来的心智模式,包括对自己、人和组织的认知,是非常复杂而精密的。
但是,我们的模型仍然远远达不到能完整地描绘世界的程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犯错误,会感到出乎意料的原因。
在同一时间里,我们的大脑只能跟踪少数几个变量。哪怕是基于正确的假设,我们也经常会得出不合逻辑的结论。比如,对于一个指数级增长过程所引发的增长量的变化,虽然理性模型上知道,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惊讶。对于复杂系统中的震荡,很少有人能够凭直觉从容应对。
一方面,对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确实有了很多了解,另一方面,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异,但我们也是如此无知。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但我们又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从系统的角度,我们会发现人类的心智模型会遇到一些比较典型的障碍,在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世界中,你不能对这些障碍物掉以轻心。
你需要把注意力从短期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和系统内在的结构。
你需要清晰地界定系统的便捷,以及有限理性。
你需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因素、非线性关系以及事件延迟。
如果真的理解了这些系统特征,你应该不会经常感到惊讶,但是无论如何,你还是会感到意外,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接纳高于你的一切,以及系统带给你的惊喜。
首先,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这是《混沌》的作者詹姆斯·格雷克给我们的启示。
非线性系统通常不可解,不能被拆分和拼装,它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可以随时改变游戏规则。
非线性关系是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只能用不规则的线来表示,而不是直线。
实际上,世界上到处都是非线性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两分耕耘,就可能有两分收获。。
对非线性系统而言并非如此,两分耕耘可能只能得到1/6收获,也可能六倍收获,或者根本没有收获。
但是,人类通常并不特别擅长理解这类关系的本质。
其次,需要恰当地理解和划分界限。
生态经济学家加勒特·哈丁说过,“当我们进行系统思考时,一个基本的误解是容易把它和另外一个流行词'副作用’混淆,副作用指的是存在一些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其实,副作用只是主作用的副产品而已。”
系统思考非常困难,我们很容易曲解自己的语言,为自己开脱,让自己相信没有必要这么做。
系统最大的复杂性确实出现在边界上,恰恰是边界的无序和混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所谓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出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在心理上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
当我们试着去理解某一件事,就必须将其简化,这就意味着设定边界。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真实的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划定的边界,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世纪情况去划分。
要记住,边界是我们自己划分的,对于新的问题,出于不同的目的,可能需要并且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考虑。
再者,理解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无论是植物的成长、森林的荫蔽,还是民主的发展,都需要时间。
在系统当中,时间延迟比比皆是。
顾客注意到价格变化,并据此调整他们的购买行为,需要时间。
机器的磨损,需要时间。
新技术的普及,也需要时间。
但是,我们经常对事物发展需要多少时间感到出乎意料。
如果深刻理解了这种延迟,很多时候改变延迟的长短可以彻底改变系统行为。
还有有限理性,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的。
正如西蒙所说,人类并非无所不知、理性的乐观主义者。
相反,我们是浮躁的“自足自乐者”,再做下一个决策之前,总是试图最大程度地满足当前的需求。
我们会以理性的方式尽力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但是却只能基于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思考。
人类,都是在自己有限的视野范围内,从当前几种很明显的选择中进行抉择,并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考虑整体的长期最优方案。
这就是说,即使为了最优化自己个体的利益,我们有时也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更别提系统整体的利益了。
关于这一点,通过游戏模拟演练也可以发现类似结果。
作为渔夫,他们会过度捕捞。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们会优先考虑核心产业需要多过于人民需求。
作为上流社会成员,他们会精心装饰自己的家园。
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会变得冷漠或逆反。
这不能归因于人的问题,换做你,也会如此。
有时候,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个人也能做出理性的决策。
有限理性不能成为人们目光短浅的借口,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为什么产生这些行为的机会。
实际上,只要稍微强化一下有限理性,行为的转变是可以很快很容易的。
自然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处于系统的特定时空当中,我们极少能看到所有可能。
甚至,很多时候可能选择性忽略自己的行为对系统的影响。
所以,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
并且,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
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
从而,使得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为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让我们借用一句常用的祈祷词,并稍加改造来祈祷:
让神赐给我们一颗平静的心,在结构精致的系统中自由地使用我们的有限理性;让神赐给我们勇气,去重塑结构不良的系统;让神赐给我们智慧,去理解其中的差别。
非线性关系、人为界限和时间延迟、有限理性,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接近真相需要牢记的几个基础点。
理性的精英们相信,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对世界上每一件事做到一览无余。虽然这个目标不那么容易甚至永远无法达到,但是要想理解复杂的系统,尽量少地感受到出乎意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对复杂系统挑战的理解、尊重和利用能力。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几乎完全愚昧无知,即使最博学的人也是无知的。
知识获取从本质上看永远都是在破除无知,获得一些启示。
我们关于世界的认识,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世界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认识。
▼ 世界远大于我们的认知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