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福建的谜社
清光绪八年(1882年),福建石狮蚶江的林桂舟、林少怀、吴金炎等8人成立谈虎楼谜社,创作多为物谜、哑谜、画谜,谜文运用白话体,并用闽南语、俗语入谜,常设坛征射。1930年,林桂舟到台湾经商,将灯谜带到宝岛,与台湾谜界交流。次年,台湾谜界回访来蚶江。1932年,林桂舟编《锦江谜话》,辑录社友谜作;林桂舟著《锦江林画中隐语》,收画谜和谜语近千条。
甲寅年(1914年)二月,厦门谜家陈厚庵与李绣伊、柯伯行、柯伯昭、柯硕甫、陈佩真、陈万臻、李实秋、卢蔚其、卢乃沃、谢云声等组建萃新谜社,社员多为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其中有36人最著名,人称“三十六天罡”。谜社的活动方式分为“内猜”和“外猜”两种。“内猜”是社员每月举行一次谜会,规定每人到会时各创作谜语30条,大家互相猜射。“外猜”是每逢节日,对外举办灯谜晚会,供市民娱乐。上海《文虎》2卷15期黄梅生《厦门青年会射虎记》报道:有一次,厦门萃新谜社在定安路的青年会举办灯谜会。那是“九一八”事件后的一个中秋节,由李绣伊、谢云声、柯伯行、陈厚庵、吴秀人等五人主持。他们以灯谜形式,结合时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罪行。谜社的活动一直到1935年前后才停止。社事散见《灵箫阁谜话》《厦门载灯记》等。社员们创作的大量谜语编成《萃新社谜稿》四卷,因未刊印而散佚。
1932年,福建龙海相继成立文虎社和龙门社。文虎社于1932年元宵在福建龙溪石码(即龙海)成立。社员有潘景澄、黄碧峰、陈长泰、周南星、郭建章、吴玉书、王凤池、郑墨樵、许渔阮、张竹泉等10人。郑墨樵《龙海县灯谜史话》介绍:文虎社“订立会章,周末各举行内猜,研究谜艺。每年元旦、春节、上巳、蒲节、中秋和国家庆典,皆举行对外征求猜射”。继文虎社后,龙门社创立。成员有陈林松、黄永年、欧阳坤、蔡松兴、饶文虎等。活动与文虎社同。两社经常互交谜艺,联合开展活动。1945年中秋节,龙、虎二社联合函邀厦门、漳州、海澄诸市县的谜友赴石码会猜,会期三天,盛况空前。1947年,厦门青年会与厦门图书馆联合举办猜谜大会,龙、虎二社选派代表队出席。同年中秋,龙、虎二社一起应邀参加漳州《闽南新报》社举行的猜谜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