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江门九鼎山趣闻轶事之费和尚自焚、和尚坟、九转香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江门九鼎山趣闻轶事三则
文/郭进
(一)费和尚自焚
民国丙辰年(1916年)以前,有一小和尚费老幺,系自愿上庙为僧者,年约二十八、九岁,未受过戒,法名不详。其职系打扫十二殿、城隍殿及马殿等处清洁,空余之际,便于山后种地植草,平素将种植所获卖钱,积攒起来买干柴和清油。
事发前一日,费和尚从大田杨旭初商店中购买草纸数刀(40张纸为一刀)。是日,即夏历三月三十日夜,费和尚于马殿门外一大石上架好干柴,洒上清油,用草纸点燃,脱光衣服,披上师父的新袈裟,爬上柴堆,盘膝打坐,手敲木鱼,引火自焚,以示其得道之意。熊熊大火席卷其身躯,笃笃木鱼响彻九鼎夜空,柴火啸声、木鱼声惊醒寄宿庙外之乞丐周老婆子,乞丐大呼救火。费和尚反叫她结个缘,不要施救。乞丐仍呼叫着跑入庙内,叫来二和尚,将火堆推到,火虽扑灭,但人已烧死,后经主持和尚决定,再焚其尸。
推到火堆之际,灭火僧人发现死者头上有三道红印,以为是灵符,后人有传闻,言其自焚之际,木鱼之声渐渐上升,直达天空,谓之已得道也,此说曾见于旧《县志》。
(二)和尚坟
九鼎山自唐代以来即为庙宇,明、清两代渐次扩建,始具名刹规模,寺中主持长老,千百年来均葬于何地,不待详尽,今仅存二墓,俱在道林寺右下侧约百余米之塔园头。
塔园头和尚坟,其为五碑五帽大石基,因修九江大堰于此处建指挥部,抹去正面碑文,三幅对联中,仅存两端一幅,上联云“九鼎晴烟藏佛性”;下联曰“一江寒月照禅心”;正中顶部直额为“五世同莹”。据此可知,坟中所葬系九鼎山五代长老,然起于何辈,止于何人?上限、下限之年代,墓中长老之生平事迹,一概不得而知。石墓上端帽沿已被掀翻,但字迹犹存,从右至左横书“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紧靠大墓右侧,又有一墓,为三碑三帽石墓,亦为和尚坟,石碑正中直书“临济宗第八世恩师上常伦老和尚之墓”。左右有对联二幅,内联曰“石证三生贝叶昙花犹在侧,峰名九鼎洞云海月正当前”;外联是“坐石拈花参妙谛,餐霞卧月悟禅心”,横额为“佛光普照”。
石碑两侧有前清优禀岁进士钟毓所书之序,其文如下:玉音大和尚,吾永江门大田人也,三岁即入九鼎山庙为僧,迄今已六十六年矣,其人性极恬静寡言语,方世道清夷,唯督率生徒日循功禄,拈花说法,坐石修真,以尽僧人之天职,乃时局纠纷,诸山因提税索捐,层层剥削,而玉音和尚乃以静镇处之,消患无形,不燥不疾,凡诸大伟人之深信佛法者,无不颂其德而加保护焉。此“什方丛林”之所为开办地,于此“一静可以制百动”,素氏之言,其若为玉音和尚先立一标准也。夫玉音生于前清咸丰戊午年(1859年)五月初六寅时,脱化于民国丁卯年(1927年)二月初七未时,安厝于九鼎山,所属道林寺侧,乞序于余,余不文,特述其大略以为序。
(三)九转香
九转香,俗名象斗,产九鼎山,他处不产。九鼎山名胜之被毁,九转香亦难免遭劫。数十年来,于九鼎山幸存仅得三株,一在九鼎山第一道左下侧坎边,其树粗若小酒杯,高约丈余,其木质坚,皮灰黑。似青㭎,但质地稍细,其叶细长,边有锯齿,若黑皮青㭎叶,但比之窄而长,另有两株,一在观音阁下,一在马祖喜住宅左侧山沟中,以马祖喜屋旁为最大,其径亦不过十二、三厘米,高约十米,尚未结实。
九转香者,其树为一类,其果则名目不一,可分六种,曰:鼓眼象、蒸笼象、米象斗、灰冬冬、盘盘象、包罗象。以盘盘象为最大,约茶杯大小,米象斗最小,如小酒杯一般,其果似青㭎籽,有如碗状,转刺外壳包其柄端,果皮坚,红里透黑,视之发亮,上有螺纹状线条直达顶端,盘转九转,故曰“九转香“,旧县志载,此果用药酒磨研可愈癣疥。
九转香实乃九鼎山独有之特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