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无可逆转,一二线幸免于难?

12月2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第40届“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清华大学ACCEPT研究院研究员冯煦明指出,中国存在着“人口世代断崖”的问题。
其还指出:
以30年划分世代,“90-10后世代”总人口相比“60-80后世代”减少了1.5亿人,这意味着,中国在三十年间少生了1.5亿人。
未来中国以二十年计的世代人口数量落差仍将超过一亿人,这种剧烈的“人口世代断崖”将带来广泛影响。
未来,一些区域和城市的住房需求可能明显收缩,尤其是在微观层面体现为“4-2-1”家庭结构的地区,将出现住房供需结构性失衡。
一、老龄化无可逆转,放开三胎也没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而0-15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只有17.8%,老年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比重,这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的转折点。
民政部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35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大国,以后老龄化速度的世界纪录可能会由我国把持,虽然这不是一个值得称赞的纪录。
完全放开二胎之前,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预期目标是:2020年和203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都要达到1.8。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和2019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只有1.50和1.47,以后当然是更低了。
可见,一些专家乐观过头了,给管理层提供的建议和观点严重偏离事实。我就奇怪了,日本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在这里,加上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生育率当然只可能比日本严重啊,怎么可能保持那样的高生育率?
还有,要说刺激生育,也有鲜活的案例,那就是新加坡,新加坡为了提升本国生育率,基本是孩子出生国家抚养,就这,生育率依旧不见提高,还是要靠引入移民维持国家总人口不至于缩减。
就我们那个放开二胎政策,都没啥实质性的资金辅助,哪来的信心会迎来持续婴儿潮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类是不会执着于生育繁衍的。
现代人不像古代生产关系简单(比如农耕时代就是典型的人多力量大),也不像古代人生价值观单一,现在的人们自我意识觉醒了,个人的存在价值不是简单的繁衍生息,而是有多种多样的人生追求。
社会在文明程度也进步了很多,以前不结婚可能会被极端鄙视,现在已经好多了,显示即便是同性恋,社会的宽容度也不是旧时代可以比拟的,更不用说有的地区同性恋已经合法化了。
现在的趋势是,越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高的地区或者国家,生育率就低,越是贫穷落后的国家,生育率就比较高。这样的对比在我们国家也存在,只不过因为计划生育,表现得不是很明显。
二、人口老龄化下,一二线会幸免于难吗?
有人会说人口老龄化只影响三线以下城市,不影响当下二线及以上人口流入城市。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人口老龄化下,对所有城市都有影响,只能说,现在首先影响的是三线以下城市,还没有深入影响二线及以上城市
国内的城镇化基本上是农村往小城市迁移,四线以下城市往三线城市迁移,三线城市往二线甚至一线迁移,而二线城市则是往一线城市迁移,有钱人则往国外迁移。
在房地产方面的传导一般是,卖三线城市房产付二线城市首付,或者卖2-3套三线城市房产买二线城市房子,卖二线城市房产付一线城市首付,或者卖2-4套二线城市房产买一线城市房子。
这还是在所在家庭有多套房的情况下的演化路径,如果没有多套房就是积累几代人的积蓄付首付了。
也就是说,中国各个城市和地区就是一个金字塔(也有说是埃菲尔铁塔)结构,塔尖就是北上广深,塔的地基是最广大农村和18线开外城镇,人口老龄化下,地基没了,塔尖也别想独活!
其中,还没有考虑到人口回流影响,因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二线不值得,三四线经过人口老龄化重锤,房价会率先腰斩至友善价位,但是三线城市生活也足够方便,那么,人们可能会离开一二线城市,回流到低线城市。
如果一二线的房价以及生活成本保持高位,甚至上升很快,那么就会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差距越发显著,这样的差距更会凸显一二线城市的不值得,反而加剧中下层人口逃离一二线城市。
当中下层的人们逃离一二线城市,那么一二线城市即便是最底层的工作都会成本上升,那么,对于小企业就会处于成本的考量,有一些就会搬迁到3三四线城市发展,这样也可以给逃离一二线城市的人们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

个人认为,未来我国要经历长达半个世纪的人口老龄化影响,没有任何城市可以置之事外,三线以下城市最先波及,随后就会蔓延到一二线城市。

日本在1994年进入老龄社会(年龄大于65岁占比超过14%)日本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是1991年前后。我们当下和日本当初的处境基本上完美复刻。
日本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则何如呢?看过去一年“融资三条红线”“限制银行个人房贷比重”的政策相继推出,国家意志可见一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