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管丨结肠黏液腺癌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3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肠癌病理上主要分为腺癌、黏液腺癌和未分化癌,其中黏液腺癌发病率占10%~15%,属于结肠癌病理学分类中的特殊类型。结肠黏液腺癌是一种含大量黏液的腺癌,有的学者认为黏液成分应大于肿瘤的50%,有的强调至少肿瘤的75%是黏液。病理上,以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为特征。与常见结肠癌相比,其浸润范围更广。目前一般认为结肠黏液腺癌的预后较差,其机制尚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结肠黏液腺癌倾向于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易发生远处的淋巴结转移,并且发现较晚,这些特点可能是导致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国外文献报道瘤细胞分泌黏液的水平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因为黏液样物质对周围组织的机械压力使瘤细胞更容易向四周侵犯。此外,黏液中的黏多糖成分能干扰血管周围和淋巴结皮质的免疫细胞对瘤细胞的识别。
肠壁局限性或弥漫性环状增厚,一般增厚>15mm,部分可达30mm,切病变范围较广泛。肠腔可见不同程度狭窄。肿瘤分泌的黏液主要集聚在肠壁中层,增厚的肠壁内常见囊状低密度或呈分层样改变,有时表现为囊状低密度肿块,可伴有砂粒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多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明显较均匀强化。结肠黏液腺癌特征性表现是低密度区伴有钙化。黏液腺癌浸润性强,易穿透肠壁浆膜面扩散到肠壁周围间隙内出现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及腹膜种植性转移,早期易发生肠管周围淋巴结转移,晚期可发生肝脏、肺部等远处转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CT图像表现为肠壁增厚、分层、肠系膜水肿以及肠腔变细、结肠袋变浅或消失,部分还可伴有周围淋巴结增大。但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壁增厚是轻度、连续、均匀的,这是与肿瘤的主要鉴别依据。ß结肠腺癌:WHO将黏液腺癌定义为“黏液成分大于50%”的腺癌 ,因此,结肠腺癌与黏液腺癌在CT上有相似的影像表现,如肠壁增厚等。但黏液腺癌由于肿瘤分泌黏液,密度较腺癌低,且常伴囊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腺癌动脉期强化明显,这也是与黏液腺癌明显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