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上水:奶奶带我坐上席 | 就读这篇

奶奶带我坐上席

——奶奶去世三周年祭

夏上水

(一)这次吃酒我坐了上席

我满周岁后就和奶奶吃住在一起了。那时农村的生活并不富裕,除了过年最好玩的就是到亲戚家去吃酒席。坐“上席”来自于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酒发生的故事。

那时七十年代农村家办喜事不像现在,那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亲戚大老远过去一般要多玩几天,酒席一般都要办三天。从记事时候起,奶奶常常把我扛在肩上,走十多里的路去亲戚家吃酒。

奶奶年轻时是一个烧菜的好手,每次去走亲戚都要到厨房帮忙,因此亲戚们对奶奶的到来是格外的欢迎,我也因此受到特别的优待。

我的儿童时代奶奶带我到不同的村子去玩,这样我的童年丰富而多彩,同时也启发了我无穷的想象力。

那时吃酒席因为人多,小孩是很难有上桌吃的机会的,只能坐在酒桌旁边的小板凳上吃饭。

这样次数多了我不情愿了,我跟奶奶说我也要坐席,奶奶便笑着安慰我说:“上水呀,在酒桌上和小板凳上吃都是坐席呀,在酒桌上吃是坐上席,在下面吃那是坐下席呀。”

有时候客人不多时奶奶也会让我坐在酒桌上吃,那时我会很神气,回去后会向人炫耀:这次吃酒我坐了上席!

次数多了,关于奶奶的孙子坐上席下席的笑话在亲戚圈也就传开了。以后每次去吃酒亲戚们便会开我的玩笑:|“上水,这次吃酒坐的是上席还是下席呀?”

(二)奶奶选择出家

上了初中后我住了校,只有周末才会回到奶奶身边。有一次正好赶上吃酒,便和奶奶一起去了。

在开席吃饭时,亲戚便笑着招呼我:“上水,过来吃饭,来和奶奶一起坐上席?”正在和同伴一起玩的我却说:“我才不和奶奶坐,奶奶脏死了。”

我至今忘不了奶奶那尴尬无助的表情,年少无知的我啊,你可知道当时一个老人微弱而敏感的心脏,正被最疼爱的人用锥子刺穿,在一滴一滴的淌血......

因为长大上学的缘故,和奶奶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慢慢的奶奶也添上了白发,腰身也不再挺拔。

偶尔周末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奶奶便坚持不再上桌了,每次都是一人坐在厨房里,吃我们的剩菜剩饭。没办法,只要我在家,我都会用一个小碗夹点好菜预留给奶奶。

在奶奶过完六十岁生日后,她选择了吃常素,再后来为了不影响家里人奶奶选择了出家。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见过奶奶坐上正式的桌子上吃过饭,更不要说吃酒席坐“上席”了。

奶奶信仰的是本地参加人数最多的道教 ,她选择了在离家五十多里外的桃花山鸡头庙里出家,忍受常人无法想像的孤单和清苦。

我们家人都反对奶奶出家,可朴素的奶奶就坚守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出家修行是为了子孙后代福。奶奶在桃花山一呆就是将近二十年,直到她离开人间。

(三)鸡头庙里鸡头瘦

这时我已经在外地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我不会忘记带上奶奶最喜欢的麦片和藕粉去看奶奶。后来奶奶叫我过来时不要再买麦片和藕粉了,只要人过来就好了,我坚持说不行,一定要带点东西给她补充营养。

奶奶后来说那就带点麻花吧,我问奶奶以前怎么没听说她喜欢吃麻花,奶奶笑着说人老了口味也变了。我后来便才始关注麻花,麻花倒也实惠,十元钱可买一大袋。

奶奶临走前一年的春节我照例去看奶奶,我发现奶奶变化特别大,长年没有太多营养的斋菜已经掏空了奶奶,牙快掉光了,腰也驼成弓形,像一直快烧完的蜡烛已经快灯枯油尽了。

奶奶当时可能也知道自已的时间不多了,一直抓着我的手不愿放下。我问奶奶经常哪里不舒服,奶奶说还好就是脚没有什么温度。

我随而打来一盆温水给奶奶洗脚。这是一双什么脚啊,脚背是枯皮,脚板是老茧,没有一丁点肌肉,整个一皮包骨,突出的骨头直搓得我手痛。

奶奶看着我哽咽的样子,安慰我说:“上水呀,人老了都是这样的,你要努力工作不要为我分心。”

就是这一双脚,三十年前常常载着幼小的我四处去走亲访友,带我体验好多小伙伴体会不到的坐“上席”的快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要永远记下这双脚!

在奶奶最后的日子里我请假回来守护,那时的奶奶已经不能动弹,而且近半个月没有进食了,只是喝一点点水。面前的奶奶已经气若游丝,就象一艘行驶到达终点的小船。

我拉着她的手问她有什么愿望要对我交待的,良久她才缓缓地说,她最大的遗撼就是没有亲眼看着我结婚成家。然后挤出力气笑笑:“我一直就盼着那么一天,坐我大孙子上水结婚的上席......”

奶奶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走的,爸爸说这是草木都在为奶奶带孝。

奶奶一生不识字,她从小用她朴素的想法教导我做人要本份、要懂得感恩,她更是用吃斋修行换得子孙平安的朴素人生观来安排自已的晚年。

鸡头庙里鸡头瘦, 桃花山上桃花香。

一生孤单的奶奶有神鸡鸣声相伴,一定不会再孤单!

一生清苦的奶奶有桃花芳香围绕,一定不会再清苦!

(四)思念何必泪眼

整理奶奶遗物时,我们发现了其中有一盆腌好的咸鸭蛋和两袋未曾开封的麻花 。很显然咸鸭蛋是留给我的,奶奶知道我喜欢吃咸鸭蛋,每天春节都会给我腌上一盆。

姑姑看我盯着麻花发呆,缓缓地对我说:“上水,奶奶病重时对探望的亲人的钱一概不收,收别人带来的礼品时也以其它礼品答谢。你奶奶不愿你太破费才说喜欢吃麻花的呀......”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再也控制不住,泪水就象开了闸的洪水夺眶而去。我苦命的奶奶呀,她就像一部长篇史诗,一生处处想到的都是别人,惟独没有自已。她一生没有上过一天学,可就连她最疼爱的我也无法读懂她。

天之大,唯独她的爱是那么完美无暇!

悼念无须祭文,思念何必泪眼。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春节酒席扎堆,“随礼”要谨慎,别再吃哑巴亏了

    随礼,也叫份子钱,民间馈赠风俗. 旧时只限于结婚时亲朋好友.邻居村人凑一点美食美酒,借此机会热闹一番. 随礼,发展到现在波及面越来越广,有的人巧立名目,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于孩子考个大专要办酒,买个新车 ...

  • 你对贵州凯里的民族风俗了解多少呢?

    春节临近,在外乡工作的人们都纷纷回乡,幸苦了一年,也收获了不少,回家的心是有些狂热,带着喜悦的心情一直往家的方向. 于是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越来越多,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忙得不亦乐乎. 在农村就有点不一 ...

  • 走,回乡下摆酒去!

    一 新闻里读来三篇文章: 一 大年初二,城里的姑娘,拎着大包小包礼物回乡下娘家.除了礼物,红包自然也人人有份.爹妈的,刚过门的弟媳的,七大姑八大姨家孩子的,分分钟,一个月的工资就没了踪影. 回程前一晚 ...

  • 您会安排酒席座位吗?看看我国正式的酒桌席...

    您会安排酒席座位吗?看看我国正式的酒桌席...

  • 你喝过如此隆重的回亲酒吗?

          回   亲  酒                                                     刘述涛 回亲酒,又叫联谊酒.是围绕着两个家族联姻之后最重要的一顿联 ...

  • 现在农村摆酒席,酒水成了奢侈摆设,为啥客人不喜欢喝酒了

    村里的民叔,没事总爱喝两杯,每逢亲朋好友举办酒席,他都第一个跑去捧场,当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讨几杯好酒喝. 这天他又去参加酒席,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红光满面地回来,到家后打开一瓶啤酒咕嘟嘟喝了半瓶,喘息了 ...

  • 为什么农村的宴席上,喝酒的人越来越少,钱到人却不去了呢

    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农村新房进火.娶媳妇等喜事接憧而来,这里只说红喜事,年关渐进不说白喜事,闹心,对吧!记得在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村红喜事等酒席,先是头天晚上吃预备席,第二天才是正席,晚上还有放电影热闹 ...

  • 悲痛飞满天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悲痛飞满天 作者:闫茂坦 阅读提示:这是一篇有些伤感的短文,有可能会引起一部分读者的不适,建议 ...

  • 农村老人爱说“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亲”

    农村老人爱说"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亲",指的是啥呢? 五光娱乐     2021.05.08  07:53导读:农村老人爱说"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亲" ...

  • 绥宁苗族酒歌(歌词版)

    酒   歌 (一) 绥宁苗族酒歌,历史悠久,一般是红喜事的正餐酒席上唱,或是逢年过年时请客酒席上唱.酒歌分两种,一种是唱歌之人端酒标走到敬酒这人的身边座位旁唱.一般十句左右为一段.还有一种则是在拦门时 ...

  • 夜雨| 水库里的女人

    这是村里头说过的真事,老人们都信,说给年轻人听,年轻人又将信将疑地说给他们的朋友听,于是村里人传开了,久而久之,没人敢单独去水库了. 水库在深村里,是我们村里面的一个景点,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到那里去游玩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灰色小人 1

    按着肖承均做的工作计划,文化馆里要办一次美展.向社会征集的书画作品都已经托裱完毕.肖承均也陆续完成了手绘的大海报和可以到处张贴的小海报.大海报要挂到十字路口老旅馆二层楼的栏杆上,尹松强和王战鼓抬着,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