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贤:我托春联送祝福 | 原乡文学奖征文(散文)
距离除夕还不到一周时间,我铺开一张张鲜艳的对联纸,丈量对折一番后便操起割纸刀,随着“沙沙”的一声声脆响,10对直联,32条横批,4对门目,4张单门贴等准备书写春联的红纸就全部割完,只待提笔醮墨挥洒上吉祥、祝福、期盼的联句,这便是我每年送回老家的一份贺春礼品,也是30余年来我对老家一份不变的亲情承诺。
年少时,每当春节临近,除了盼望母亲买布请挑担下乡的裁缝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新衣服及时送来,让我们可穿新衣过新年之外,我还喜欢到放假的学校去围观村里“秀才”维叔和几位老师在腾空的教室里忙得不亦乐乎写春联。他们先把一张张殷红的对联纸裁割出大小各异的直联、横批、门目、窗目,甚至地主神位、灶君神位等春联用纸,然后就挥毫着墨将“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天地人一体同春,福禄寿三星在户”、“吉祥如意”、“迎祥集福”等联句书写在一张张直联与横批上面。
站在一旁的我也自觉伸手帮衬起来,小心翼翼地将他们写就的一对对春联平放在地板上晾干。忙碌了一阵后,维叔和老师们歇息时便会品评起铺满地板的春联来,那个字写得漂亮,那个字逊色一点,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每个人的笑脸也被春联辉映得红彤彤的。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让我盟发了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像老师们一样书写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上的念头。
心动不如行动。后来我真的买来书法字帖和毛笔,找来一块铺地红砖和一碗清水,一笔一画在红砖上反复书写着。若干年过去了,我真的能用毛笔写出几个大字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终于如愿以偿用红纸写出“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第一对春联,贴在祖屋的门框上,家里大小看了都喜形于色。
从那以后,每年我家所有门窗上贴的春联便都是出自我的手。尽管人家已开始贴制板印刷的春联,而我家春联却一直是我手写的,富有墨韵。后来虽然我已离开家乡进城工作,但每年春节临近,为老家写春联仍然是我节前必做的一件大事。
记得有一年,因为工作忙,我在除夕前才将写好的春联送回老家。还没到家,远远就看到侄女站在村巷翘首等待着我送来春联。侄女从我手中接过春联时嘴边绽开的笑容如沐春风特别可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尽管我功夫不到家,字写得不怎么漂亮,但我懂得“母不嫌子丑”的道理。我暗暗立下承诺,只要家里大小不嫌弃,春节一到,我写的春联一定会及时奉送回老家,让家人张贴个够。没想这一承诺,竟让我坚持到现在,屈指一算已有20多年了。
回望逝去的岁月,自己离开老家出外闯荡多年虽没什么成就,也没能为家人做多大的贡献,但我对家人依然怀着浓厚的亲情,不管社会风云如何变幻,我心依旧,真诚永远。尽管我们兄弟都自立门户,但我认为仍是一家人。祖辈留下的老屋和勤劳俭朴的父亲为我们留下的近10间房屋,有多少扇门窗,该贴多少春联,我都了然于心。因为那是我出生之地,是父母带着哥哥姐姐与我共同成长的老家。如今,我唯有一片浓浓的亲情,托一对对写满美好吉祥的春联默默给老家和可爱的亲人送去在外游子深深的祝福。
陈耀贤,1965年9月生,大专文化,广东澄海人。汕头市作家协会会员、汕头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委员会委员、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员。曾多年任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特约记者,现为《羊城晚报》特约通讯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出版了20万字的《百姓故事》一书,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近百篇,有多幅摄影作品及若干征文获奖。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