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时间】国医大师颜正华治水肿基本方及医案三则

颜正华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1920生,原名绍棠,字秀峰。江苏丹阳人。著名中医学家,中药学专家。1991年7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被评为“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同年被聘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并获“终身成就奖”。摘要:风水相搏型,以全身皆肿,来势迅速,伴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不利等为主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颜教授常用方剂为越婢加术汤加减。常用药为麻黄、杏仁、防风、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桑白皮、黄芩。一基本治疗方法1、补虚泻实针对风邪外袭、水湿浸渍所致“肺失宣降、脾失健运”之水肿,颜教授常通过“泻实”治疗;而针对脾肾阳虚、气化不利而致水肿者,颜教授常以“补虚”为法;而针对两者同时存在,虚实错杂者,颜教授常以“补虚泻实”为治疗的基本原则,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减。方中防己苦泄辛散,祛风除湿,利水消肿;黄芪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白术健脾燥湿利水;三药虚实兼顾,标本兼治,宣肺健脾补肾,而使水肿消退。2、通调水道即通过“解表发汗、渗利小便”等方法治疗水肿。针对上半身水肿重者,以发汗为主,颜教授常选用麻黄、桑白皮、葶苈子等质轻上浮之品;下半身水肿甚者, 以利小便为主,颜教授常选用怀牛膝、益母草、泽泻等质重下沉之品。此外,颜教授常于方中佐以理气药以加强消肿之功,如陈皮、枳壳、大腹皮等。若遇久病入络而有血瘀征象者,颜教授常配伍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当归、川芎等。二辨证治验1、风水相搏型以全身皆肿,来势迅速,伴有恶寒发热,肢节酸痛,小便不利等为主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颜教授常用方剂为越婢加术汤加减。常用药为麻黄、杏仁、防风、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桑白皮、黄芩。2、湿热蕴结型以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为主症。治以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颜教授常用方剂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药为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3、水湿浸淫型以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为主症。治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颜教授常用方剂为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常用药为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苍术、厚朴、陈皮、桂枝、茯苓、猪苓、泽泻。4、脾阳虚衰型以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为主症。治以健脾温阳利水。颜教授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常用药为干姜、附子、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泽泻、车前子、木瓜、大腹皮等。5、肾阳虚衰型以水肿反复消长,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怯寒神疲,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为主症。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颜教授常用方剂为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常用药为附子、肉桂、巴戟天、淫羊藿、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等。三验案举隅案一:患者某,女,46岁。初诊时间:2000年4月20日。主诉:水肿3个月。现病史:全身浮肿、下肢尤甚、下午及晚上加重,腰酸痛,足跟痛,尿量减少,脱发,心悸,胸闷气促,面青唇紫,纳少,眠差,大便不爽,2-3日1行。脉沉细滑,舌暗苔薄白有齿痕, 舌下青紫。末次月经日期(LMP):4月12日,此次月经提前10天,量少色暗,有痛经。辨证:脾肾阳虚,水湿停运。治法:健脾温肾,利水渗湿。处方:党参15g,生黄芪18g,生白术12g,防己10g,茯苓30g,炒枣仁15g,远志10g,当归15g,生薏苡仁15g,泽泻12g,冬葵子15g,丹参15g,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时间:2000年4月27日。患者服上方7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现全身水肿减轻,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舌下青紫,脉沉细滑。守方,生薏苡仁改为30g,7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服药后,水肿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语】本案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水肿。颜教授认为,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胸闷、气促。腰为肾之府,肾虚而水气内盛,故腰酸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故尿量减少。舌暗,舌下青紫显示体内水血互结,瘀血凝滞。故颜教授治疗此案以“健脾温肾,利水渗湿”为基本治法,以防己黄芪汤为基本方加减。方中党参、生黄芪、白术均为常用补气药,且黄芪、白术兼有利水之功,三药合用共奏补气行水消肿之功。茯苓、防己、泽泻、冬葵子为利水消肿药;炒枣加大了生薏苡仁的量,以求健脾渗湿而速消水肿,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案二:患者某,女,51岁。初诊时间:2000年2月14日。主诉:全身水肿20日。 现病史:20天前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晨起颜面及眼睑浮肿,后出现全身水肿,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现全身水肿、双下肢尤甚,尿量减少、色黄,口干不欲饮,干咳无痰,动则喘,腰酸,便干,日1行,纳呆,眠差。2月10日尿常规示:尿蛋白(+++)。舌红苔微黄,舌下青紫,脉弦滑。有糖尿病病史。辨证:脾虚湿盛。治法:补气利水。处方:生黄芪30g,防己10g,桑白皮15g,茯苓皮30g,大腹皮12g,陈皮10g,冬瓜皮30g,葶苈子10g,赤小豆30g,麦冬10g,丹参30g,坤草30g,7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时间:2000年2月21日。患者服上方7剂后,诸症缓解。颜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去冬瓜皮30g,加泽兰12g、泽泻12g,7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服上方七剂后双下肢水肿基本消失。【按语】本案证属气虚水泛之水肿。气虚无以输布体内津液,而致水邪内停,泛溢肌肤,则全身水肿。 脾气虚,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 故下肢尤甚。腰为肾之府,肾气虚而水气内盛,故腰酸痛。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故尿量减少。肺肾气虚,肾不纳气,气不归元,则动则喘。故颜教授在治疗此病例时以“补气利水”为其基本思想,以防己黄芪汤加五皮饮为基本方加减。方中生黄芪为补气药;防己、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陈皮、冬瓜皮、葶苈子、赤小豆、坤草为行气利水消肿药;麦冬养阴药以防利水太过而伤及津液;丹参养血活血药;诸药合用,证症结合,以求药到病除之效。二诊时,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巩固疗效,在守方的基础上加入了泽兰、泽泻等利水消肿药。经过近14剂的治疗,水肿全消,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案三:患者某男,55岁。初诊时间:2000年2月17 日。主诉:腹水2年。现病史:腹部胀满、伴中脘胀满, 口干不欲饮,纳少,眠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舌下青紫,脉弦滑。CT(2月10日)示:①肝硬化、门脉略宽;②脾大,脾静脉扩张;③右肾积水(轻);④腹腔积液。胃镜(2月10日)示:食道静脉扩张。辨证:湿毒内蕴,水饮内停。治法:解毒利湿,逐饮消肿。处方:柴胡10g,赤芍15g,丹参30g,赤小豆30g,水红花子15g,鳖甲30g,茵陈30g,土茯苓30g,大腹皮12g,泽泻15g,生薏苡仁30g,板蓝根30g,生黄芪15g,10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时间:2000年2月28日。患者服上方10剂后,症状有所改善。现腹水,纳可,眠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舌下青紫,脉弦滑。顔教授在上方基础上加炒栀子6g,桃仁6g,去赤小豆30g,10剂,水煎服,日1剂。三诊时间:2000年3月9日。患者服上方10剂后腹水症状基本消失。现纳可、眠安、二便调。舌红苔黄,舌下青紫,脉弦滑。原方继服10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药后腹水肿胀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按语】此案从西医角度来说属于肝硬化所致的腹水,中医辨证为湿毒内蕴之腹水证。颜教授认为,患者长期饮酒,损伤肝脾,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浊内阻,则腹水。故颜教授在治疗此病例时以“解毒利湿消肿”为治疗原则。方中柴胡为疏肝药;赤芍、丹参、水红花子为活血养血药;鳖甲为软坚散结药;茵陈、土茯苓、板蓝根为清热解毒药;大腹皮、泽泻、生薏苡仁为利湿消肿药;生黄芪为补气药;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以求药到病除之效。二诊时,经过10剂中药的治疗,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为巩固疗效而加入了清热药炒栀子、活血药桃仁,连服20剂后终收到了临床治愈水平。 本文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11月请联友们交流学习后经验以及你认为治水肿好方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