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夜
农村的夜是宁静的。
下午5 点多,农村的大妈大婶就已经烧好了饭,炒好了菜。高喊:吃饭了。有时也直接打电话:回来吃饭,于是家家户户开始了晚饭时间。一家人都回来了,打工的、种田的、浇菜水的,打牌的,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女人早已将饭菜端上了桌子,贴心一点的或者有点爱好的,女人把酒已经斟好。男人坐上来就端起酒杯,女人用竹筷一打:洗手去。男人嘿嘿一笑,起身去自来水那里,把龙头一扭,在哗哗的水上一冲,算是洗了手。
这时晚饭才算正式开始。男人一面吃饭,一面跟女人说着一天的趣闻。谁今天干了多少活,谁在工地偷懒,谁在家与女人斗了气,谁今天把单位的材料偷回家。女人一面吃饭,一面听着,有时插一句,管你什么事,不要多管闲事。男人一面端起酒杯,一面平淡的说:也就是说说。有时女人也说,工地要注意安全,或者今天娘家有个什么事,要你去一下。男人应着,一面夹菜和酒,一面应着女人的话。
他们吃饭有时就在外面院子里的一张小桌子上,有时就在家里,桌子下面的狗,紧紧盯着主人可能扔下的骨头。吃饭还是家长里短新闻的播报时间,现在一般如果是农闲时节,下午一般是打牌时间。4点钟按时结束,无论输赢,约定好的,否则,没完没了。农活比以前轻松多了,有的是时间,不要爬行(hang),除草有除草醚,栽秧有秧机,收割有收割机,人舒服多了。或者把田地租给种田大户,每亩租金七百块钱。而自己在无地可种的情况下,利用多余的时间就去打工,挣另外一份工资。因此打牌有时也就成了妇女和老人的事。
饭一直吃到天黑,女人洗碗,男的看电视。但现在看电视和追剧的也不多了。都与手机打飙上了劲,电视上有的消息手机上早就出来了。大家关心新冠、关心川普、关心中印冲突、关心南海。有时气愤地骂,为什么不教训老美,为什么不揍印度。他们用朴素的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小民的爱国感情。
终于家务活在女人的勤劳中结束,大家都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各自玩手机。再不就说说今年的收成,打工的薪酬,今后打工的安排,哪家出了点小事,孩子的成绩如何。串门早已经成了很久以前的事,不像以前,娱乐的事很少,文化活动缺乏,大家一到天黑就聚焦到一起,吹牛逼、讲鬼话、唠牙巴。手机还是稀奇货时,大家聚焦一起听收音机说书:杨家将、岳飞传、夜幕下的哈尔滨。再后来就围在一起看电视:少林寺、再向虎山行、雪山飞孤、霍元甲、渴望。现在有手机了,而且老老少少都有,玩微信、看抖音、看花边新闻。连孩子都有手机,因为每天要将作业上传给老师,朗读也要将视频发给老师。
村里再也不是黑灯瞎火,路灯从这个村一直亮到那个村,沿途如白昼一般,都是水泥路面,干干净净。吃过晚饭,如果可能,老头老太、女人男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从这村走到那个村,拉呱家常,再走回来,农村人也开始把健康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来经营。 在村里的小广场,原来见人都脸红的大姑娘和小媳妇都跳起广场舞,一点也不怯场。谈恋爱再不要躲到村后面的小树林,广场上手牵手,乡村道路的路灯下,成双成对。连四五十岁的老夫老妻也牵手在乡间的大道上浪漫一回,白天的疲劳荡然无存。
宁静已经不是乡间的专利和代名词。车辆来来往往,从村子里进进出出,车灯像两束探照灯,照得眼睛发黑。村子不远的高速公路和高铁,车辆川流不息,彻夜不停。
人们习惯了这种喧闹,他们已经从这喧闹的环境中感受着快乐和幸福,再也不像开始那样咒骂这样的喧嚣。而是由衷地感叹,现在生活多好啊,变化太大了。当年哪里想到有现在这样好的生活,做梦都没有想到。据说有的街道,孩子出去读大学,当年暑假回来竟然不认识回家的路。
乡间夜应该是宁静的,家家户户还保留着养狗的习惯,他们踏实地卧在主人家门口,警惕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他们充满了灵性,只要主人的车子回来,他们不仅马上能辨别出来,还会老远迎接上去。不像城里,狗子们根本无立足之地,甚至看到穿着制服的人,就远远地身躲开,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
夜的 田野是宁静的,树木是宁静的,秋虫的啾啾声,更显乡间夜的空旷,甚至天上的月光都比城里的纯净许多,尽管远处彻夜不息的汽车声在流动,而整个乡间却依然不为所动,因为人心是宁静的,
那是人们有了安定的生活保障才有的感受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