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青楼
夜晚的空气里,有一种香味格外迷人。
那是一味复合的香气,会让你想起小时候,晚归的父亲刚进门,母亲一边埋怨着“这么晚,索性不要回来了”,一边转身进了厨房。三五分钟之后,这股香气便由远及近地飘过来,一开始还是若隐若现的,渐渐的,喧宾夺主起来,它绕过客厅,绕过阳台,直穿我的卧室!
啊!一碗滴了麻油搁了葱花的虾仁馄饨!!
啊!刚出锅的加料卤牛肉!妈妈还顺便扔了一点牛舌进去,不知道熟了没有!!!
啊!在电饭锅里捂着的糖莲子银耳粥,好像还加了桂花蜜糖!!!!
……
这种属于大人的夜晚狂欢,让我在被窝里辗转反侧,几近无眠。在那一刻,无比想要长大。
这是我对宵夜最初的印象。
最早的“宵夜”,其实指的是晚饭。
从前的中国人,哪怕是皇帝,一日也吃两餐。所以宋朝宫中,曾经有和我一样,在半夜喊饿的皇上,让太监们准备下“果子盒,盒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饯、糖饯等品”,以为“消夜”——消磨漫漫长夜。
不用妃子,而用美食来消磨漫漫长夜,这位皇上的出息,和普通人也差不多。有趣的是,正式的“宵夜”,却真的出自于勾栏。这里所说的勾栏,并不是桃红灯光的街边发廊,而是高级妓院——所谓“书寓”是也。
“书寓”出现于清朝咸丰初年(1851年),创始人是一个叫朱素兰的女子。她擅长说书,也会填词,于是创设书场,挂上了书寓(说书人的寓所)的牌子。
一开始,书寓禁止留客过夜,即使有情投意合的郎君,也不能放在脸上,这是堂子里的规矩,也是一个“先生”的自尊。朱素兰的姐姐朱品兰曾经爱上了某位客人,想要嫁给他,结果被假母(即鸨儿)锁在房间里,很快便被卖掉。
书寓中的娼妓,籍贯多为苏州、常熟、吴江、扬州。亦分帮派,扬州帮第一个败下阵来,紧接着是吴江帮,苏帮最终独霸一方。《海上花列传》以苏州话为蓝本,便是苏帮女子获胜的佐证之一。
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海上花》说的就是十九世纪末上海“长三公寓”里那些女人的事。
到民国初年,上海的妓院渐渐形成了几种等级,最上等的曰“长三”;次等的曰“幺二”;再次曰“雉妓”“烟妓”。
为什么会叫“长三”和“幺二”呢?“长三”本来指的是牌面为两排三点的骨牌,初辟租界设立长三、幺二妓院时,凡游客前往茶会,须给资三元,召妓侑觞每次亦需三元;幺二的价钱比较便宜,茶会一元,堂唱二元。
嫖客看中某位长三,不能直接给钱要求春宵一度,而必须从“茶围”慢慢谈起。打茶围时,外场一见有生客到来,便高声叫喊“客到”,给你泡一碗茶,表示接待。茶水、鸦片烟和所配的点心都是免费的。
“打茶围”之后,再“叫局”,局分酒局、牌局、戏局,以酒局为主。嫖客叫局即是差仆人或酒馆的跑堂把局票送到妓院。局票上有相好的妓女名片,上面有名字和地址。妓女接到局票,立即应召“出局”。妓女出局风雨无阻,不能随便推却。
舌尖上的青楼
最后,则是隆重的“执寨厅”——如好事将近的情侣一般摆酒宴,朋友们来捧场。我看过一本《粤菜传奇》,里面试图复原电影《胭脂扣》里,十二少为如花“执寨厅”的一桌酒:“二京二生”“四冷四热”“八大八小”和一度“粥宴”。“二京”是榄仁、瓜子,“二生”是沙田柚和削皮橙;“四冷”是四碟冷荤,用高脚锡碟承载的皮蛋酸姜、酸甜排骨、酸瓜虾米、酸扶翅(鸡鸭内脏),“四热”是指热菜炒鸡片、鸭片、白鸽蛋、金银肾之类。“八大八小”是兼进的,上一个大菜,如鲍、参、翅、肚之类,便跟一个小碟,如金钱鸡、滑斑球、虾碌、燕窝。“八大”除上述外,还有鸳鸯鸡、全鸭、冬菇、玻璃肉,玻璃肉是用腌过的肥肉裹上蛋浆面粉浆酥炸而成,入口酥香。之后是两款点心,最后是一小碗米饭,一小碗白粥,伴以咸蛋青菜。
电影《胭脂扣》里,十二少和如花初见就是在一场声色筵席上。
这桌饭当然须在夜里,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曲终人散之后——此处省略20字。
说实话,有些人是做梦都想穿越回去,逛逛长三堂子的。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口饭。
长三堂子的成功,靠的可不仅仅是妖冶淫荡,和男人们玩耍一场爱的游戏,除了人美歌甜,还要有种仪式感的家常。是家常,但高于家常,有仪式感,所以,吃饭可以,必须要落胃精致。
摆台面请客吃饭不用去说了,长三堂子里大都有好厨子,或是会做饭的好姨娘。一手小菜,或淮扬席面,或川湘风味,或本帮菜色,必然有一二私家绝味,外间绝对吃不到。因为嫖客们是见惯吃惯的,这个台是塌不得的。
《海上花》里的吃食就丰盛得很。
《海上花列传》里,无论长三幺二,第一道菜必是鱼翅,随后才是各色小盘,炒虾仁当然是河虾,哔啵乱跳,只只带籽;鳝鱼要活杀,鲥鱼用网油包了来蒸。甲鱼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加了银杏果清炖,在小银盅里呈上来,清汤里只得一块裙边——吃的是精华。秋风起,九月里吃雌蟹,十月才吃雄蟹,吃完了喝碗鸡头米桂花甜汤,时令顶顶要紧。吃蟹要用银制的蟹八件,最难得的是剔了蟹黄蟹肉熬出来的秃黄油,这种费工夫的顶配豪华菜式,只有苏州长三才会烹制。来得不凑巧,倌人正出局,姨娘也会立刻备上点心和揩面毛巾,都是照着你的口味订的点心,知道你要抽大烟,特意准备了松子糖。要是熟客,倌人当着你的面吩咐姨娘:“今朝就我伲两个,不要忙了,弄点燕窝粥,加两只家常小菜。”看着是家常,却不知道,鸨母为了这家常小菜,会加倍小心——最怕你吃惯了,想换换新花样。
上海的长三堂子,也是国人西餐的第一教育基地。
一品香是中国人开的新式大旅社,吃喝嫖赌,应有尽有。
上海第一家西餐馆,就开在书寓林立的四马路上——一品香。当时,沪上闻人最喜欢在一品香请客,宋教仁遇刺前吃的最后一餐,爱因斯坦访问上海的唯一一顿,都选在了一品香。在《沪上游戏图说》里,专门有一张《海上欢乐图:四马路一品香吃大菜》,倌人、姨娘和恩客们在这里觥筹交错,桌上放着全套西餐用具。
所以,当时的书寓,招待人常用“中西混搭”的点心盘子,比如《海上花列传》里,身为幺二的姐姐为了招待已经成为长三的妹妹,特意叫了四色点心,内有一客烧麦,一客蛋糕。长三妹妹最终吃了一角蛋糕,算是领了姐姐的情。书寓里,置办一桌西餐(“番菜”),也并不是难事。《海上花列传》第十九回,屠明珠寓所为黎篆鸿过生日,摆了一桌,中午吃“大菜”,晚饭是满汉全席,从十一点开始,设戏台,女子京戏班(毛儿戏)唱全天。
这里的大菜,就是西餐。屠明珠特意在桌椅上铺了台单,八块洋纱手巾,都叠出了各种花样,插在玻璃杯里,刀叉瓶壶早早摆起。正菜还没上,先放了十六个高脚玻璃盘子,内有“外洋所产水果、干果、糖食暨牛奶点心”。干果是外国榛子、松子和胡桃,牛奶点心则是牛奶饼干。
等到上菜,也都是西餐。第一道是元蛤汤,就是蛤蜊汤。第二道则是板鱼,就是比目鱼。在妓院吃“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比目鱼,也真真算是应景。比目鱼的骨头不多,但菜一上来,屠明珠还是殷勤地为寿星黎篆鸿用刀叉剔骨,由此可见,这些菜都是按照一人一份的份例上来的。
“八道大菜上完,乃末是芥辣鸡带饭。”这里的芥辣鸡并不是山东潍坊特产的芥末鸡,而是用黄芥末酱调味的烤鸡,一般选用第戎的黄芥末酱,是法国风味。
吃完饭,最终的甜品,是“各用一杯咖啡牛奶”。这样国际化接轨的大餐,大家都习以为常,可见日常并不少吃,不足称奇。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吃一顿长三堂子定制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