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劝君莫扣富儿门
文/归途如虹
爱新觉罗·敦诚在《寄怀曹雪芹》这首诗里写下了“劝君莫扣富儿门”这句诗。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回的正文前面写下过一首回前诗:“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可见,曹雪芹和书中的刘姥姥一样,曾经有过投亲靠友,打秋风的经历。后来,在好友敦诚的劝说下他才决定“著书黄叶村”。
大诗人杜甫进入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已经走向昏聩。皇帝宠信杨贵妃,也宠信奸臣杨国忠。大唐帝国开始走向衰落。杜甫不仅敏感地察觉出社会开始出现问题,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处境的为难。为了解决生计问题,杜甫也有过“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经历。为了生存,杜甫暂时放弃了个人的尊严,放弃了诗人应有的磊落风骨。但是,这也不能怪杜甫。杜甫不想苟延残喘地活下去,他志存高远,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刘姥姥的态度很矛盾。他当然同情刘姥姥家计艰难的处境,也赞美了刘姥姥知恩图报的美德。但是,他笔下的刘姥姥,也有阿谀奉承,自轻自贱的一面。妙玉愿意把自己不想要的杯子给刘姥姥,但是前提是那个杯子是她自己没有用过的。妙玉声称,如果那个杯子自己用过,她宁肯砸碎了也不愿意施舍给刘姥姥。林黛玉也将刘姥姥戏谑为“母蝗虫”。可是,也不能说林黛玉就是尖酸刻薄,看不起劳动人民。刘姥姥自己都可以把自己比作牲口,用“食量大如牛”来形容自己。林黛玉觉得,既然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不在乎自己的尊严,那么我也就没必要看得起你了。一个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又怎么能够要求别人尊重你呢?
曹雪芹写那首回前诗,是为了赞美王熙凤、王夫人以及贾母等人对刘姥姥的慷慨。刘姥姥对于贾府来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穷亲戚。但是,贾母等人却愿意拿她当亲戚看,给她资助,还带着她逛大观园,吃茄鲞这样的菜。刘姥姥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她虽然被妙玉嫌脏,被林黛玉嘲笑。但是她却在贾府见了世面,感受到了温暖。她也的确知恩图报,最后救了巧姐,给了她一个家。刘姥姥讲了一个雪下抽柴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雪中送炭。贾府对刘姥姥的资助,就是雪中送炭。而刘姥姥救赎巧姐,则是大义凛然。
但是,曹雪芹最后还是放弃了投亲靠友,放弃了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这不仅是因为敦城的那首诗,也是因为他自己也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也的确显得不够有自尊心。曹雪芹还是觉得,做人应该自食其力,应该靠自身的才华。“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于是,曹雪芹选择了“卖画钱来付酒家”,选择“著书黄叶村”。这样一来,曹雪芹的生活肯定是比过去要艰难,要更加贫困的。但是,曹雪芹甘于清贫。他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写书。他不愿意再看别人给自己施舍的时候的嘴脸,不愿意再仰人鼻息。虽然他这样选择的结果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但是他却像陶渊明那样坚持安贫乐道,坚持清高狷介的做人风格。
从建功立业,发家致富的角度来看,曹雪芹是失败的。但是从文学创作,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曹雪芹是卓越的。曹雪芹的经历证明了“赋到沧桑句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