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说】李亚娥丨哑巴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李亚娥,宁夏红寺堡人,1990年9月出生。在《博客文学》《当代文摘》《西部文学》《甘宁界》及诸多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近百篇。其中《银川的清晨》荣获博客文学一等奖,《六盘山脚下的女儿》等多篇文章被《当代文摘百强作家精品文集》收录出版。

文学天地

哑 巴

作者:李亚娥

黎明掠过山梁的时候,晨雾如纱帐一般将整个村庄包裹。太阳悄然爬出山顶,空气格外清凉,浸润着整个村庄。花草的叶面上闪动着晶莹的露珠,晶莹剔透,摇摇欲垂。

哑巴像往常一样天麻麻亮就起床,来回两里路,三担水,担满水缸之后便赶着羊群,向青草比较旺盛的张家山走去。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庄正在消失,蒿草已经虚掩到了庙门。哑巴把羊赶到小庙前的空地上,选了个土坷垃坐下来。羊儿们在面前的草地上安静地吃草,他举目眺望着远方。常人无法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只觉得他活得比他二弟家那只大狼狗还卑微。他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儿,偶尔饱餐一顿也是美好的幸福了。

哑巴是家里的老大,生下来就天聋地哑。爹娘死得早,分家的时候他分给了老二兄弟来照护。他的老二兄弟没有给他娶媳妇。他的活儿就是每天往水缸里担水,往地里挑粪,放羊以及夏天地里的所有的农活。他这样拼命地干活,只求二兄弟给他一口饭吃,一个热炕睡。哑巴屋子里寒酸得无法描述,虽然住在新修的房子里,但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一方土炕,便只有修房子剩下的木头。炕边上只摆了一张烂桌和一把烂椅。床上的铺盖也不再是铺盖,而是一团一团的棉球,棉球里虱子成串。家里的核心人物是老二媳妇,老二的心情也是媳妇的另一张脸,得随着媳妇的变化而变化。哑巴只有踏实地干活讨好,只不过是黑暗中的灯火,点不亮他们夫妻二人多变的心情。

秋收季节,正是农民们挖洋芋的时候,哑巴早上放羊回来拿着锄头朝洋芋地走去,老二两口子挖了一半看到哑巴来了,便从那头谩骂着:“你看几点了,别人家都干完了,你才大摇大摆地来了?”哑巴在这边地头锄头一上一下挖得正起劲,根本不知道那边的喊骂声。老二见那边没反应,便捡起一个大洋芋气冲冲地走来,走到一百来米的地方一个转身将洋芋朝哑巴狠狠地砸过来,边扔边骂:“让你偷懒,让你偷懒!”

洋芋砸到哑巴后脑上,哑巴这才反应过来,疼痛一阵一阵地刺到心里,同时也唤起了哑巴本能的反抗。他顺手捡起一个洋芋向老二砸过去,老二扭头闪了一下,却没有躲过去,洋芋砸在了他的脑袋上。老二傻了,他没有想到哑巴竟然会这样反抗,他的眼睛爆闪怒光,两鬓青筋暴起,直直地盯着哑巴。

哑巴吱吱呀呀地指着胳膊腕子,意思是现在才十点多,放羊回来就直接来地里了,根本没有偷懒一会。老二媳妇嘴里嘟囔着让大家赶紧干活,下午要把头茬洋芋挖完拉回去呢。老二这才一边退一边做着手势让哑巴赶紧干活。

秋天的早晨,已经很冷,阴面的土地已经冻上了。下午两点多洋芋挖完了,哑巴把羊群托付给村里放羊的同伴看管,他又开始捡洋芋往回拿。在西海固这个贫瘠的地方,架子车根本拉不到地里去,通往地里的路只有一人宽而且极其陡峭。洋芋只能用长麻袋装起来,然后用牲口驮回来,再储存到早已准备好的洋芋窖里。

但在地里的冲突,被老二媳妇恨上了,骂他有力气打架,不好好干活,连一碗热水都没给他喝。他饿着肚子,将一麻袋一麻袋的洋芋扛到牲口的背上驮回家。整整一下午,头茬洋芋总算挖完储存到窖里了,可是哑巴累得走路都迈不开腿,稳不住身子,呼吸也不流畅,整个身子都虚脱了。

等身体恢复了一点,哑巴又赶到放羊的地方,继续赶着羊群向对面山坡走去。下午的太阳高高地挂着,火辣辣的热。忽然,一股凉风吹来,像温暖的双手,无限怜惜的抚摸着哑巴那风吹日晒的脸庞。那股夹杂着蒿草味的凉风没让他凉快,空空的胃里急需食物的填充,他坐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挪动,像羊一样在草里面寻找着能吃的东西,地溜溜、甜瓜瓜。村里一起放羊的同伴看他那样,就把带的干粮分给他吃。

冬季的一个傍晚,万物寂静,穿着薄衣冻得发抖的哑巴放羊经过张家山庙门前的时候,不由推开草丛中那扇虚掩的庙门,扑通一下跪在那尊神像前,巨大的无助和亲情的绝望从哑巴心底涌出来,他左手掐着不能说话的舌头,右手指着神像,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然后嚎啕大哭。他心里哭喊着:“老天爷,为什么把我世成这个样子?”活着,只是一个干活的机器,感受不到一点亲人之间的温暖。他决定不在这个家里待下去了,这里终究不是他的归宿,他的归宿在父母离世的时候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外漂泊是摆在他这种命运的人面前的唯一出路,哑巴经过祖坟前的时候最后望了一眼父母的坟堆就朝山那边走去了。

寒冬的雪花在悄无声息地飘着,白了山顶,白了前行的道路。哑巴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脚底踩到雪上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像一支古老的歌谣伴着他。出了村口哑巴也不知道究竟要到那里去。在他二十多岁大姐出嫁的时候跟着娶亲的人去了一趟平凉,这都时隔四十多年了,当年的羊肠小路早已经变成宽大的柏油马路,沿途的建筑早已筑成高楼大厦。哑巴没有上过一天学根本不知道东南西北,更没有出过远门。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奇迹般地从宁夏西海固这个偏远的山村步行到了甘肃平凉这个繁华的街市。

沿途的路上,哑巴一路睡山洞,一路乞讨。总算到了平凉大姐家,走到大门口,当年的土胚房已经变成了砖瓦木门房。哑巴敲开了大门,开门的是姐夫。姐夫目瞪口呆:“怎么是他大舅?”眼珠子都直了。接着,姐姐出来了,手里拿着做饭的锅铲子,看样子正在做饭。哑巴看见亲姐姐就泪水汩汩,嘴唇颤抖着支支吾吾比划着肚子。大姐回过神来,赶紧领他进屋,端上热水洗一下再给换上干净的衣服、鞋子,自己则慌慌张张跑厨房给盛饭。哑巴一连吃了三碗才缓过神来,姐姐说:“太造孽了,那两口子真不是个东西!”

温馨快乐的日子过了一个月,姐姐怕老二两口子找不到人,家里羊没人放,便商量让姐夫送回去。吃过早饭,哑巴心里忐忑不安,因为他知道他不能长期住在姐姐家,李家湾毕竟是他的根,他迟早要回到那里的。姐夫送他回家,让他在老二两口子那里有了一定的颜面。

老二两口子见姐夫来了便热情相待,姐夫便嘱咐老二以后对哑巴好着点,让当自己人一样好好过日子,老二两口子答应了。

第二天,哑巴依旧赶着他的羊群,越过村口那座村庙,在山坡上继续游荡,但他想着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受气的哑巴了,走过山间地头的时候,村人都奇怪一个多月没见过哑巴放羊了,但他们不知道哑巴到底发生过什么。在邻居们的心目中,哑巴只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寂寞的村庄仍旧是日复一日的单调,哑巴的命运会不会再有奇迹的发生。

开春了,老二去银川打工了,家里只剩下哑巴和老二媳妇,哑巴放羊回来,又把羊圈里的羊粪担到地里,再进屋已经黄昏了。老二媳妇正款款地坐在台阶上,手里端着碗,碗里的白米饭堆得满满的,面前石阶板上,一碟土豆丝,一碟蒜苗炒肉,吃得正欢。哑巴放下担子去厨房自己盛了饭就到石阶板上盘子里夹菜。可刚走到跟前,老二媳妇就一把夺过饭碗,把米倒给了院子里拴着的狼狗。狼狗欢快地吃了起来。哑巴看着狼狗伸着长长的舌头巴拉着嘴吃饭享受的样子,便转身去向村头属于他的屋子里走去。哑巴绝望了。

那时候,像哑巴这种社会底层的聋哑人一辈子无儿无女,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沟里没有像城里那样的养老院。他们只能忍受这种残酷无情的生活。

就在2007年初,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李家湾将要整村搬迁红寺堡,眼看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哑巴因为长年劳累,加上营养不良,却是卧床不起了。

村里人好长时间没见哑巴了,几个哑巴的同龄人不忍心,跑去哑巴住的院子里看,推开静寂的门,屋子里没有一点儿生气。再看哑巴,他侧着身子眼睛直直地看着远方,他们使劲推了几下哑巴,可哑巴仍旧没有一点气息,于是就慌忙跑出屋子朝老二两口子所住的院子喊,可是喊了许久老二家没有回应。大家的喊声惊动了村里更多人,每家每户都来人了,他们流着泪,为这个可怜的人准备后事。村里人纷纷指责这两个狠心的人,竟然抛下病重的哑巴去红寺堡看新屋子去了!

村里人你五块我十块,凑了份子钱为哑巴请了副松木棺材,送了这个苦难的可怜人最后一程。农村有一种风俗没有成家的人去世不能入祖坟,哑巴只好被埋在村庄下面紧挨着祖坟的那块荒凉的地头,按村里的风俗,乡亲们把他的尸体焚烧后堆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堆。那沟底终年不见天日,常年发洪水吹得满是沟壑土丘,阴森得让人头皮发麻。

从此,哑巴和村里死去的人们一道,永远地留在了故乡。

几天后,老二两口子回来了,得知哑巴已经进了坟墓,老二媳妇儿哇地一声:“他大爹,还没来得及送你最后一程怎么就这么走了啊!”她嚎啕大哭,跑到新坟前连连磕头,“我们来迟了,他大爹!”

而那座坟墓由于很少有人去走,渐渐被荒草淹没了。

(责任编辑:张辉)

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顾问: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图文编辑: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发刊制作:田园

微信号:wxid_l25np2ncz58o22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0)

相关推荐

  • 【民间故事】胡老二戏哑巴

    文/李学山 胡老二晚年的时候,患上了耳聋的毛病.但是他要强了一辈子,就怕别人说他是耳聋,就天天抱着个收音机听唱戏,还装作有滋有味的样子来.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讨饭的哑巴.胡老二本来就没长多少好心眼, ...

  • 【北方故事】孽情

    北方原创故事 Original story of the North 你有喜欢的奇闻故事吗?能把你喜欢的传奇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感受传奇故事的魅力-- 岁月酽然,初恋如酒.想起一句歌词: ...

  • 第二十九章 四儿争抢红枕头(原创小说连载29)

    第二十九章 四儿争抢红枕头 石金柱原本都以为大舅子金喜财真正是来看望他,陪他说说话,帮助他驱赶孤独和寂寞,没料到吃完饭后,他竟然才说出来这儿的真实意图. "我就说你哪有这样的好心专门看看我, ...

  • 第二十二章 儿多防老是场空(原创小说连载22)

    第二十二章 儿多防老是场空 石金柱听了大嫂子的话,一点也不怀疑,他相信山家的三兄弟绝对会卖母亲的尸体.他已活到六十岁,见过太多先例,有些子女在老人活时不好好赡养,甚至辱骂殴打,惟恐老人多活几天.可等老 ...

  • 民间故事:婆婆有两个儿媳,性格不一样,最终的结局也不一样

    读民间故事,品百味人生,欢迎观看月汐酱讲故事. 话说古时,青山镇有一个老婆婆,婆家姓徐,所以大家都叫她徐老太,徐老太的丈夫很早之前便去世了,给她留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徐明,二儿子叫徐亮. 眼看着徐明 ...

  • 任军平 | 山里那村有个满囤

    山里那村有个满囤 文/任军平 满囤(囤是呈粮食的物件)是个人名字,山里人缺粮给孩子起个满囤,图个好兆头,盼着粮食满囤不饿肚子. 他上头有五个姐姐,一个大哥,七十年代粮食不太宽余,他在百般呵护下,也没饿 ...

  • 明清奇案之 毒妇奸计(二)

    东窑村花氏状告丈夫王祥云失踪,怀疑是财主赵鹏害死,而赵鹏带来50余人为证,说王祥云自腊月以后就没有回来,郎司狱无可奈何,只好将大事化小,禀告本厅同知,发出寻人榜文,最终也没有找到王祥云,却没有想到花氏 ...

  • 明清疑案:童养媳伙同大娘谋害六岁小丈夫

    童养媳为大娘掌灯带路.走到小丈夫床前时,大娘猛地抻出刀,向其砍去.不想,年仅六岁的小丈夫竟无辜丧命.是什么让这个大娘和童养媳敢下如此狠手呢? 故事发生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在 成都府 的金堂县地界上,有一 ...

  • 涉县人办喜事要在大门口放两小把谷草,外加两段木炭,这是啥讲究?有声小说《太行脚夫》第三章《难办的婚事》(二)

    编者按:涉县井店人傅岩伟先生在<太行脚夫>中,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示了民国初年井店村广阔的生活图景,堪称"民国市井风俗画.井店清明上河图.涉县的<骆驼祥子>" ...

  • 黄建民微小说

    赡 养 费 老刘这几天没有看到姐夫和村里的老头们一起在大队部门前的石头上坐着聊天.晒太阳,就找到了家里来. "姐夫病了吗,不见你这几天出去坐呢?"他来到姐夫家里,看到炕上坐着的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