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老人,中国古代不止尊老,敬老,还有“用老”!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儿童成长为青壮年,并迈向老年。老年人一方面身体机能不好,需要年轻人照顾,但老年人由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有更多的人生经验。所以怎样对待老年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品质如何。尊敬和爱戴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国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尊敬和赡养老人的传统。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的?随笔者一同了解一下吧!

一、先秦时期的养老思想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很多哲人注意到老人在一个社会中的重要性,其中儒家最为看重这一点。根据《论语》的记载,子路问孔子心中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他说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老人能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儿童有人抚养。这其中老人抚养是孔子最为看重的。

(电影《孔子》剧照)

处理与老人的关系,首先则是处理自己与长辈,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那儒家对孝敬老人有怎样的要求呢?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的意思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要赡养,还要尊敬。如果只是给点衣服食物而不尊敬的话,和养狗养猫有什么区别呢?可见孔子认为对老人“敬”是人和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别。曾子降低了要求,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最高的孝是尊敬,其次是不侮辱老人,最基本的要求是赡养。

关于具体的措施,孔子说 “生,事之以理;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怎样就能算是孝顺呢?孔子给出答:长辈在世时,要好好对待他们,长辈离世后,为其举行葬礼,并定期进行祭祀。孔子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子女不要离父母太远,如果必须远游,一定要提前告知父母。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儒家强调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同时要照顾和尊敬所有的老人。

孔子剧照

周代是儒家眼中的理想社会,原因之一便是周代老人享受有很多特权,尤其是在赋税和刑罚方面。《礼记》记载“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五十岁就不要服劳役,六十岁就不需要参军。此外,还记载“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只要七十岁之上的老人,犯了罪就不会受到处罚。同时,对于处于弱势群体的老人,古代有明确的划分,“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对于这些老来无所依靠的人,官府会给予额外的补贴和照顾。

对曾经地位比较高的那些“退休”老人,朝廷要有额外的优待,即“七十不侍朝,八十告存,九十日有秩。” 七十岁参与国家政事时,可以比国君提前离开。八十岁后,国君每个月都得送美食给老人,表示尊敬和关怀。如果到了九十岁,国君每天都得去送。

二、敬老的礼仪设计

除了对老人的优待,古代更加看重老人所掌握的的知识和经验的价值。先秦对于睿智而健康的老年官员,除了留任于朝中,往往还有一个重要的安排,那就是安排在庠序(古代的学校)里面供学生进行咨询。根据《礼记》的记载,在夏代开始,就有了供养老人在国家学校的制度。这些在庠序里面担任职务的老人,被称作“三老五更”。国君每年都要前往学校去宴请三老五更,并要求亲自切肉,并蘸上酱料递给老人,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礼节叫做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古代统治者为实行乡里教化而施行的一种集体仪式,乡饮酒礼的主要目的是贵爵、尚齿、尊贤,以实行对百姓的教化。乡饮酒礼举行之前,都要进行准备工作,就是由掌管事务的人到德高望重的长辈那里去商议乡饮酒礼的主宾,主宾一般是选择乡里最为德高望重的老人,然后集体在宴会上举行献酒之礼。

(乡饮酒礼复原)

整个乡饮酒礼渗透着尊老敬贤的意味,《礼记》记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役,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盛肉的器皿),五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以明养老也”。五十岁的人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仍要陪同在六十岁的老人旁边,行侍奉之礼。而更年长的老人,往往能得到更多的优待。在乡饮酒礼的设计中,百姓通过复杂的行礼活动,懂得了尊老奉老,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乡饮酒礼复原

三、秦汉时期的三老

因为中国古代尊老敬老的传统,所以老人享有极高的地位,同时由于古代政治体制的不完善,所以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就要倚重这些老人,也就是史书中所说的三老。在我们熟悉的《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起义之后胜利抵达陈县之后,便号召当地的三老豪杰前来议事。可见三老在秦汉时期的基层治理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村社长老制,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三老的记载,如在《管子》和《墨子》中都有很多“三老”的字眼,来指代基层的管理者。但到了战国后期,法家思想盛行,推行“以吏为师”的政策,所以三老一度被压制,在乡里作用有所降低。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主要大政方针是承袭秦政,但是他也认识到秦政过于严苛,与六国的风俗有冲突。基层的稳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所以他十分重视基层的建设,而沿袭已久的三老制度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下诏:“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

(出身乡野的刘邦)

根据刘邦的诏书,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几个信息,汉代在县、乡都设有三老,乡里选一个五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作为乡三老,并从各乡三老中选出一人作为县三老 。但值得注意的是,乡三老和县三老都不是朝廷体制内的官吏,并没有俸禄,但是可以免除徭役,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当地的政府官员教化当地的百姓。从身份上来讲,三老是具有官方的性质,他们是政府认可的乡里贤达,来协助政府进行治理。

文史君说:

我们中国有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系统的尊老、敬老、养老的思想。养老反映的是人世间子女对父母一种最真挚的感情,是一种淳朴的家庭伦理观念。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并进一步赋予其特定的内涵。第一,由官府出面,照顾孤寡老人,并给予高龄老人额外的优待。第二,构建了一种养老的礼制,通过这种礼制实践,加强百姓的养老观念。第三,充分发挥贤明老人的社会作用,让他们协助官府进行基层治理。这种机制影响了中国政治数千年,中国古代每个王朝都强调以孝立国,并且依靠乡老贤达进行基层管理。

参考文献:

《论语》《礼记》

邹水杰:《三老与汉代基层政治格局之演变》,《史学月刊》,2011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0)

相关推荐

  • 论语日课250:孔子观傩戏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10.12) 乡人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时,孔子就穿着朝服立在东边的台阶上. 傩(nuó),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 ...

  • 素说《论语》:乡党篇(三)

    素说《论语》:乡党篇(三)

  • 《孔子家语》卷27论礼诗解1礼无不在给夺慈仁礼以制中以礼治家国

    <孔子家语>卷27论礼诗解1礼无不在给夺慈仁礼以制中以礼治家国 题文诗: 孔子闲居,子张子贡,言偃游侍,论及于礼. 孔子曰居,汝三人者,语汝以礼,礼者周流, 无不遍也.子贡越席,问礼子曰: ...

  • 论语:乡人饮酒(10-13)

    本章记录孔子在乡饮酒时遵循的礼节.孔子回到普通百姓中间,并没有因为自己当时的高级官员身份而瞧不起乡邻,而是严格遵守民间礼仪,对百姓非常尊敬.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注释] 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 ...

  • 中国古代四种最可怕的刑具:每一样都令犯人痛不欲生,哀嚎不止

    咱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直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事实上统治者不光对儒家很重视,也一直很信奉法家,他们深信使用严刑峻法能够有效地遏制犯罪活动,维护自己的统治.古代的统治者发明了很多严苛的刑罚 ...

  • 盘点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镜子 不止有照妖镜

    镜子,在中国很早就有,最早的是铜镜.并且铜镜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沾染了人气,会通灵,就是会形成自己的思想,亦正亦邪.今天就来盘点下古代神话中的作为法宝的镜子 照妖镜 这面镜子最有名,<西游记&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有原生文明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史前时代),其年代久远.混沌荒蛮,考证极其困难,而神话故事却精彩绝伦.寓意深刻,能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二)--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民俗

    ※ 民族精神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三)--中国古代神话VS古希腊神话

    最近总被推送一条假新闻--<麻省教授: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分析>! 大概内容是说:一位名叫理查德·拉尔森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一场讲座中对比解读中西方神话故事,称西方人习惯于听神的旨意,往往逃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四)--中国神话世系谱

    是否要写<中国神话世系谱>,小编犹豫了很久,中国神话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最难撰写的部分就是神话世系谱.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神话资料庞杂.不成体系,尤其是上古神话部分,一人多角(多名).多人一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五)--中国古代神话的宇宙观

    莽荒时代,古人跻身于天地之间,弱小无助.艰难求生,对天地和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发自内心,当力量无法战胜现实时,幻想便成为了有效的自我安抚手段,于是人们尝试用神话的方式对宇宙作出解释. 创世神话讲述宇宙起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六)--中国古代神话的生死观

    远古时代,华夏先祖尚无法通过手中简单的工具与强大的自然界抗衡. 风雨雷电的惊扰,虫蛇猛兽的袭击,大火洪水的伤害,春夏秋冬的变幻,种种无法解释的事件均使人们相信万物本有性灵,人只不过是万物生灵之一,从而 ...

  • 中国古代神话考(八)--神话中的地理观

    首先明确一下,神话地理并不等同于实际地理,受<山海经>等著述影响,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地理查勘和地图绘制技术一直落后于国外,其实是不正确的.至少在宋朝之前,中国地图测绘技术不落后于世界,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