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恶补英语不得不做的6件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寒假才是高考的真正起点!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把要补的内容不起来,要突破的及早突破。关于英语复习,给大家总结了下面极其实用有效的方法。
听力
牢牢掌握常见词汇
听力中涉及的词汇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要牢牢掌握常见词汇,这样做题时,才不会一头雾水。
要求大家理解和处理口头材料:
1、理解归纳话语的主旨要义;
2、获取时事性信息;
3、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5、记录或加工所获取的信息。
大家在平日进行针对性训练时,务必先审题干,明白问题取向,然后扫视选项,争取有较深印象。听时,注意抓关键点,这样判断时能提高答对几率。
至于多轮对话或较长读白,命题者设计的问题肯定多,大家往往会产生顾此失彼的困惑。其实并不可怕,建议大家首先审题干,依次记下所问内容,看选项时尽量多记些。听第一遍时,争取把几道题中较容易判断的题选中,第二遍可以用笔在相关地方做记录,不必把听力中每个关键词语拼全,把这些重要信息缩减至你能看明白就行,甚至可以用中文字来记笔记。
大家要想在考试中发挥自如,建议做到几点:首先,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长期坚持练习听力的同学负责听的脑组织基本上处于工作状态,无需'重新启动'的过程,考试时,他们就可以马上进入状态。其次,根据自己的情况听模拟试卷的录音材料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会适应。
完型
分四步走
做完形填空必须通篇考虑,掌握大意,综合运用所学词汇、语法及常识进行判断推理。解此类题主要从以下四步做起。
第一步:重视首句,把握开篇
完形填空一般无标题,首句一般不留空白,是完整的一句,全文信息从此开始。细读首句,可判断文章体裁,预测全文大意和主旨。
第二步:速读全文,掌握大意
速读全文要一气呵成,尽管有空格、生词或不明白的地方,仍要快速读下去。读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中心词,画出某些代表人物和情节的词,以便于形成思路。
第三步:瞻前顾后,灵活答题
'瞻前顾后',即先读所填词的句子,回顾上一句,兼顾下一句。如果一句中有两个空白待填,在初定答案时要'双管齐下',在两处同时试填,然后通读全句,确定答案。
第四步:复核全文,调整答案
把填好的短文通读一遍,进行核查,同时注意以下三点:1。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时态语态的一致;代词、名词、单复数的一致。2。从语法和惯用法及习惯搭配甚至语感入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3。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
改错
练就火眼金睛
目前短文改错有两种模式,其一为原来的10行,其二是有10处错误的短文。改正与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和同学互相批改作文。因为查找别人的错误常常是透视、显微、放大心理的过程,这样能练就各自的火眼金睛。遇到难于决断的地方,或者向高手请教,或者找老师帮忙。这样不仅有益于短文改错,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大家若想提高分值,除了结对子互相批改作文外,还可做些针对性的训练。目前英语学科的教辅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大家可以选择一些权威的好资料进行锻炼提高。
阅读
大量阅读是关键
阅读理解的解题诀窍是多读。平时加大阅读力度,提高阅读质量,再配以有适量阅读理解题的短文进行锻炼更好。
高考的阅读理解主要有叙述、应用、说明和议论文体。一篇短文不论是叙事文、应用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总会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往往出现在第一段,又叫主题段;主题段中又会有点题的主题句,它可能出现在主题段的开头,也可能在段尾;此外,还会有结论段,是最后一段,与主题段呼应。
相对应的阅读策略应当是,凡是叙事文,阅读速度稍慢些,吃透文意,解决细节判断和理解判断的题目;说明文、议论文则应采取'快慢相济阅读法',主题段和结论段阅读速度慢些,以便明白主旨,中间的段落速度快些,这样印象深的部分与主旨大意、作者意图有关,印象浅的部分有可能是选项中的干扰项。
阅读有精读与泛读两种。泛读指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篇数,浏览3~4篇,了解大意即可,文章分别涉及叙事、应用、说明和议论文体。做阅读理解题属于精读范畴,每天精读1~2篇,除做题外还应做到这几点:
第一,大声、正确流畅朗读2分钟,找语感。
第二,找出文章内应知应会的词组、重点词汇或者派生词;
第三,遇到长的句子最好充分理解其含义。为了将来书面表达有文采,还可将短文中好的句子抄记下来,经常翻看,牢记在心,以备在短文写作中找到合适的时机使用。
写作
坚持多写,多读范文
英语写作得高分的关键在于基础扎实和平时积累丰厚。建议大家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学习提高:
1.仔细读提示;
2.写全要点;
3.卷面整洁;
4.详略得当;
5.亮点突出;
6.层次分明;
7.承上启下.行文时务必考虑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注意连接词、过渡句的合理运用。
写作要靠平日不懈的努力.每次写作之后,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表达和范文的差距.在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下,不妨读读范文。
声明 本文由高中学习资料库(ID:gzxxzlk)编辑整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章下方留言联系即可,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