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未民初,福州的富贵家族(下)
11、大棋圣的吴家:围棋是中国之国粹,但由于近代家国衰败,远远落后于日本。百年之前,福州吴氏一脉出了位围棋天才,在少年时东渡日本学习围棋,终于横扫东瀛棋坛,成为一代大棋圣,他就是吴清源。
他的祖上也从浙江来的,曾祖父吴渶是举人,于大清道光初年从浙江石门迁居到福州,也做了些年的官,但多是教谕等小官,家境很是一般。祖父吴维贞也是咸丰朝举人,他的官职亦很小,晚年他负责闽北五县的盐务,倒颇有些政声。
吴清源父吴毅是留日学生,回国后继承乃父的盐业小官职务。他生有三子,第三子吴泉,就是后来的吴清源。旧时人多有两名,或名字加字,如杜甫又称杜子美。
他生于1914年,十四岁去日本,自25岁至42岁期间,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棋手,创造了围棋史上的“吴清源时代”,被誉为“昭和棋圣”。
正因为吴清源,此一吴氏支脉才广为后人所知晓。可见行行可出状元,只要你足够优秀,做什么都能出人头地。
12、林觉民之林氏:在今天福州城里的杨桥路上,有一处“林觉民故居”,它的主人就是历史上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此役中和他一同赴义的还有林觉民的堂兄弟林尹民、林文,一门三烈士,壮哉!
他的父亲林孝恂是前清翰林,根系出自福建闽侯林氏。孝恂虽是光绪年由进士而翰林,却思想开放,能接受西式政治主张,更全力让后代接受新式教育。林觉民是其小儿子,之上还有林长民。
林长民亦是民国名士,福州二中的创办人,兼任第一任校长。年少时受业于闽中名士林纾,后赴日本留学。民国初临时参议院成立,他为秘书长,参与草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他更出名的是,生了个才女林徽因,并和当时海内大儒梁启超儿子梁思成结婚。
林徽因虽是学建筑的,但深有文艺气质,是民国时集才貌于一身的女神级人物,能令狂野诗人徐志摩为之神魂颠倒、留洋博士金岳霖终身不娶,可见其魅力非凡。据说,徐志摩的名诗作《再别康桥》即是送她之作,也正因为此林徽因更具传奇色彩。
13、严复之严家:严复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天演论》的译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书中的名言,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
1854年1月,他出生于今天福州仓山盖山镇的一个中医世家里。祖、父辈悬壶济世的过往,培养了严复慈悲、关怀和上进的精神。也正因为不是官宦子弟,让他走上了和当时科举致仕完全不同的道路,历史上少了个庸官,多了位启迪思想者,总归是好事。
少时,他考进了刚办不久的马尾船政学堂,接触到新的科技和西式思想。后又从这里去往英国,进了格林威治海军学院,是中国最早掌握现代海军理论的人。归国后到李鸿章掌控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终因理念不同而不甚得志。从此,他转向翻译介绍西方先进理念,赫胥黎的《天演论》即是其中之一。
在其身后,堂弟严传经、族侄严伯勋、长子严璩、孙女严倚云等亦有声名,特别是严璩非常有气节,日本占据上海期间坚拒日伪引诱,最后近乎于饿死。但严家几代内,再也无能比肩严复的人了。
14、周学振之周家:说起周学振其人,今人多一头雾水。但位于仓山区公园路10号的振庐,老福州人基本都知道。它原是“福泰和汇兑庄”老板、新加坡华侨周学振私宅,建设于1928年左右,包括两座别墅和面积较大的西式庭院。
这一建筑非常大,我小时候印象深刻,老远就能看到,可见周学振当时财力之厚。他是新加坡华侨,祖上何时下南洋就不知道了,也不清楚他何时回福州的。
他1903年开设的“福泰和汇兑庄”,主营侨汇业务,是福州第一家民族金融机构。这家钱庄当时开于福州仓山下渡,今中洲岛对面的仓前,是依附于“福泰和杂货店”之下的,说明周学振应当在1903年前就从南洋归国了。
这虽然尚算不上银行,刚开始也就私下帮人在南洋各地和福州间进行些汇兑的业务,相互汇款和兑换货币等,类似今天的地下钱庄。但一做下来就不得了了,到了1936年时,据统计数据,当时全福州市实际营业的汇兑之头、二盘局达到8家,三盘局2家。以福泰和的业务为最多,月平均港汇为20~25万元,济美约15~20万元,其他各庄月平均约1~3万元。
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占南洋各地,侨汇庄业务就全部停了。此后,周学振及家族就杳无踪影,不知去向了。振庐今天还在,成了那个时代标志性建筑,现为周氏后人所有。
15、脱胎漆器的沈家:北有景泰蓝,福州有脱胎漆器,虽然制作工艺不同,但一样有名。它们都是让器物光亮如新、鉴可照人的巧技,前者乃金属制工,偏重;后者为髹漆匠作,偏轻。
说到脱胎漆器,就不能不谈到沈绍安,它的原创发明者。他出生于1767年,其家祖上亦是读书为官,但到父辈已落魄不堪。沈绍安偏偏不爱读书,喜欢捣腾漆艺,宁可去学艺做个漆工。
沈家人没想到,这个当时看似'没出息'的小孩子,日后却让沈家名扬世界。沈绍安对漆艺不仅喜欢,还极有天赋,很快就技艺精纯了。然后,他就自己开店了。脱胎漆器的制法却是他偶然发现的,经过不断反复刻苦实验,终于成功定型。
他的店开在双抛桥,这里临近三坊七巷,住的全是官宦大族之家。附近漆器店不少,但沈绍安的脱胎漆器非常独特,贵虽是很贵,可这些达官贵人不缺钱,一下子他的东西就火了。经过口口相传,从福州而八闽,最后全中国甚至走向世界。
沈家技艺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传内不传外、传嫡不传庶,以保住独特技术。同时,不传艺的子孙才能分到上代财产,传艺的得靠技艺自己去赚钱。沈绍安只有一子沈初朱,在他手上脱胎漆器走向了国际。
到了第三代沈作霖,做为独子的他光大发挥了家传工艺,让它达到了高峰。正因为有钱,他有妻有妾,生了六个儿子,家族人丁兴旺。脱胎漆器也走进了宫廷,被慈禧所喜,沈作霖两儿子被赐五品官衔,沈家进入'黄金时代”。
一门手艺,既能福荫后代,又能使家族闻名世界,沈绍安真是了不起。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这个独特技艺从沈氏私艺成为了国家品牌。
16、茶界巨子的洪家:十多年前,位于福州台江码头附近的苍霞洲,有一排四层西式洋楼,和周边中式建筑很不搭调。它如同废弃的城堡,向后人诉说着当年拥有者的辉煌,洪姓家族就是这个楼的修建者。
这个家族祖籍在金门,到了清未时洪天赏是洪家第一个来福州经商的人。海员出生的他,遇海难得救后决定做福建有优势的茶叶生意。很快,他的最初小茶店就开在了台江一带。
在他和他儿子洪发绥的共同努力下,仅二代人时间内,洪家靠茶生意荣起,拥有怡和、洪春生、福胜春三家大规模茶厂,洪家茶走进世界博览会,还拿到了银奖。当时,福州市面上流传着'刀牌香烟洪家茶”之说,可见对洪家品牌的认可。
特别是这个洪发绥,是个商业奇才,洪家在他手上达到鼎盛。1933年,据洪发绥日记言,当时年终结帐的自有资金就达621万之巨,可见他有多能干。
他还很有识人之长,对八个儿子的分工令后人称道,让家族事业分工合作、井井有条。但在1946年洪发绥去世后,洪家事业如同缺了主心骨,很快就走下坡路了。
17、色目人的萨家:如果不是近代中国海军出了一个叫萨镇冰的爱国将领,福州萨氏家族也将默默无闻。
他的祖先是原藉雁门的色目人,这是元代对非蒙古族的中西亚少数民族的统称。至于是哪一支少数民族已不重要了,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它们多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份。萨家祖先来福州,也就在几百年前,除了姓氏外到萨镇冰时早己是地道的福州人了。
他于1859年生于今天福州鼓楼东大路一带,大约是福州大酒家附近。萨镇冰曾祖父早逝,祖父家道衰落,父亲萨怡臣虽中过秀才,但一生以塾师为师,终生'孩子头”的生活只够温饱而已。到这位未来民国海军司令八岁时,家贫到无力付房租,不得不搬到远亲家借住。
接着,由乳母带往已是名中医的族叔萨觉民在东街口的家中生活,正是这位族叔让他有了稳定生活,并能学习孔孟之道。也是这个族叔因医术精湛而结缘沈葆桢,使萨镇冰在年仅11岁时得以进入马尾船政学堂学驾驶,从此迈入海军生涯。
之后,萨镇冰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成后受同学严复之邀去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再而后就成了中国海军精英,最终升任民国海军司令、一等上将。
1949年,他未追随国民党政权退往台湾,选择留了下来,但唯一的儿子萨福均一家却远走美国。1952年,萨镇冰以94岁高龄在福州去世时,毛泽东、周恩来还特致唁电慰问。
18、吴氏四兄弟的吴氏家族:清未民初的福州城,有四个吴氏兄弟突然冒起于地平线,均出任本省大官,一门四杰、荣耀一时。
这一支吴氏,应和回春药店老板吴氏在近代前没有多少交集。据大棋圣吴清源在《中和》书中所说当时的福州有四大家族: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吴(他自己家族) 其中的吴家,和这四兄弟目前也找不到证据有明确关系。
这四兄弟按排行分别是:吴观韶(曾任民国福建邮务长)、吴观标(曾任民国福建电报局局长)、吴观椿(曾任民国福建海关署长)和吴观峦(曾任民国福建盐务管理局局长)。
吴观韶的两任妻子都是民国时期全国邮务长、闽候人刘书蕃的姐妹,其中第二任妻子叫刘月花。他大约是1860年代后期人,其父吴道慵应是鸦片战争后基督教福音派传入福州的第一批受洗人员,生前成了福音传教士。因此,吴家四兄弟被教会送往美国留学,学成后归国,逐步做到了闽省邮务、电报、海关和盐务的最高长官。
今天福州仓山三一弄的韶庐、庚庐这两座院落均是吴观韶所建,墙砖上尚有'民国十三年吴氏”字样。据吴氏后人回记,每座院落中都有两幢三层洋楼,合用一个花园,两幢楼每层有通道相连。两座院落顶层也有平台相通,各楼内建有裙楼暗室,让家人躲过抗战时日本军队的搜查。
吴观韶三个弟弟的旧宅,分别在福州跑马场、东窑街下池等处。吴观韶在抗战前就去世了,三个弟弟大约也在1940年前后退休。他们的亲族后人,今天分散于福州、上海、港台和北美等地,当年的大家族已星落而云散。
19、茉莉花茶的欧阳家族:民国时期,福州城内说起“生顺茶栈”几乎无人不知,它的所有者就是富裕的欧阳家族。
这家茶号最早开在号称福州'南京路”的台江上下杭,这里的商业兴起于明代,到清末民初臻于鼎盛,商行、钱庄、布店和货栈林立。
欧阳家族的“生顺茶栈”开设于二十世纪初,它的建筑当时成了上下杭标志性建筑之一。欧阳祖上应是在宋时迁入闽到达长乐,欧阳康前面的一、二代再从长乐而到福州城里的。光绪的帝师翁同龢与欧阳家当时的掌门人欧阳康是忘年交,“生顺茶栈”的“生顺”名字是由翁同龢取的,寓意是生生不息,一帆风顺。“生顺茶栈”在福州的品牌是“一枝春”、“第一峰”、“阜兴春”,更是大名鼎鼎。时人每天最舒服的一件事,就是泡个温泉后,来壶'一枝春”。
欧阳家的茶栈不仅开在福州,天津、上海、香港和台湾都有分号,高峰时每出二万多担,约占福州茶市场上总量的四分之一。它让福州的茉莉花茶从八闽走向了世界,也是解放后福州城唯一保存完整的集茉莉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等于一体的清未古迹。
这个家族甚至有自已运输茶叶的船队,欧阳康也成为一代茶界巨商,被誉为民国时期的“东南茶王”。
欧阳康不愧是精明茶商,他利用法国友人告之的脂吸法,经过反复研究,独创了将花精从油脂中提取出来的蒸馏法,做成茉莉浸膏或粉状态与烟丝相结合放入鼻烟壶内。
这种欧阳家茉莉花精堪称极品,它的鼻烟又以色、味、香俱佳而受到当时京、津、沪等上流社会青睐,几乎成了那时的香奈尔了。
欧阳家族还是革命家族,抗战开始后即将自家轮船装上大石沉入闽江口,以阻止日军进入。自1938年到解放前,“生顺客栈”成了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家族中5人加入了地下党。
欧阳康也很有民族气节,日本占据福州时,要他出任伪“福州商会总会长”,老人家装病而抵死不从。
20、角梳之王的李家:角梳和脱胎漆器、寿山石雕都是福州老手艺,它有800多年历史。直到近代李家手上得以光大时,终于蔚成了大观,被称为“福州三宝”之一。
李家的商号最早叫李盛记,掌门人是李逢球,他是同治年间从长乐到福州水部开始制梳生意的。在这之前他是个农民,生意甫起步时收益微薄,李逢球并未放弃务农,算是边农边商。
角梳所用的牛角,来自是遍布八闽城乡的水牛身上,原料从不会缺。它用的水牛蹄壳收自福州周边的屠宰场,每担价格一块多银元,有大蹄480,能制出大、中、小梳分别为500只、550只、600只。
当时的工艺不复杂,技术上没多少秘密,但李逢球在两项上远超其他竞争者,使李家产品供不应求。首先,当然是技术上他进行了改良,美观耐用,品种也多;其次,更厉害的是在营销上,他把货以批发价格直接卖给走街串巷的货郎,跳开了零售店,等于多了几百个流动的活广告。
在赚到大钱后,李逢球正想着开店,恰巧一个在福州琉球馆的台湾茶商,将李家大量角梳外销。这促使李逢球意识在品牌的重要性,就在今天福州的八一七路正式开设商店,店号李盛记。
到1886年李逢球去世时,李盛记角梳已声名在外了,家业也传到了第二代的李元柄手上,他是家中长子。他的二弟元珊负责店务,把李家店号改为'李发记”。李逢球的三子元琛懂英文、学历好,也参于了家族事业,协助元珊。
正是学问好处多,这个元琛不仅自己绘制角梳表面的精美图案,而且和工艺匠人合作推出花式多样的小巧角梳,因便于携带又好看,销量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李家三兄弟通过结交的湖北李姓商人,成功将李发记角梳打入了京津沪、汉口、青岛等国内大城市。
当然,李发记角梳的辉煌始自一战后日本、台湾商人的大量定购,他们多是预
付定金式包量式下订单,预付款大增让李家能多做很多事。之后,又大卖到东南亚的华人圈中,因为这是故乡的东西。
李发记最鼎盛期是在1922年到1930年,每月仅外销就在16万只以上,用工人一百多人。为此,李氏三兄弟分家,各用“李发记”、“李祥记”和“李厚记”牌号,依国内北线、南线和海外东南亚等而分用之。
但到了抗战时就不行了,东南亚生意断了,国内日据区也去不了,加之社会纷乱、民生凋敝,李家生意逐渐没落下去。1949年后,李家就淡出了角梳圈了。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得瑟,无限家业,别时容易再起难!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管你曾经钟鸣鼎食、玉馔罗衣,到头来不过是黄梁一枕梦中睡。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往昔的三山晓月、南台风雨,都己隐入于记忆的书册,掩卷而思,徒留下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