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清朝州县官上任必读哪部书?

    在清嘉庆年间,清军守备彭华因立有战功,被四川总督勒保任命为巴州知县。彭华满心欢喜但又犯愁,他是行伍出身,不懂得怎么治理地方。为此,他向历任州县官的义兄刘清请教,刘清告诉他说:“我有一部对你很有用的书,可以送你。”这部书就是风行清代二百余年的“官场教材”——《福惠全书》。
    这部书共分为十四部,计三十二卷,主要内容就是讲述如何做一个州县官,可谓详备实用的官箴大全之术。书的作者叫黄六鸿,康熙时做过两任知县,官至工科给事中。康熙三十二年(1693)致仕回乡,次年这部官场教材便刊印出版。作者在抒写自己两任知县经验体会的同时,大量引用公牍案例,几乎将州县事务囊括殆尽。因其内容切实和可操作性,一经推出便在坊间盛行,成了州县官的必读书。凡是大清的州县官们对它无不深刻研究,称此书读一遍可保官位不失,熟读者可保终生富贵,视其为官场秘笈。
    不可否认,《福惠全书》向世人传达了一种风俗淳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化乡村治理模式,但更多地阐述了清代州县官的处世原则。全书透露出州县官的权轻职重使其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两难境地,于是敬上安下就铸成了他们的生存与处世之道。《福惠全书》直言相告,州县工作实际上只有两件事,一是“敬上”,二为“安下”,而且关键在于“勤”和“慎”,要把上级领导侍奉好。
    所谓“敬上”,顾名思义就是敬重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这是处理和上级关系的大问题。州县官是最基层的地方小官,需要面对各级上司的监督考察。黄六鸿认为,在面对关系其身家仕途的上司时,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而且必须要恭敬勤快:“敬则傲慢不敢生,而参见毕恭毕慎,仪节必时比周;勤则怠忽不敢萌,而奉行之必详必速,咨请之必婉必诚。”
    与上司相见,正是上司观察下属才品之时。因此,县官在面见上司时,先要知晓礼仪、见时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话语要点突出、详略得当。“语寒暄则先后有序,禀公事则详切有要”;“观喜怒而委曲致对”,“容止跪拜,进退疾徐”,“此则恭慎之谓也”。同时要注意“馈送土宜,悉照旧规,务于先期躬亲简点”。
    对于上司发行的文告,需要“奉到上行,审度轻重,登号发房,宜详始末,立即申覆,尤加亲阅,切勿虚词巧饰以示欺”。写给上司的禀帖,事先要了解到上司的履历、名讳,引用典故亦须字句斟酌以防异意,禀启用俳语以表恭敬,叙述要典雅简练,切勿填砌故事,篇牍繁芜。行文要揣摩上司意旨如何:“未审之先,要请教口气,以便迟速宽严;既审之后,要请教口气,以便轻重定拟”。
    若是上司经过县境或亲临视察,县官更需细致周到。事前探听动向,必要时亲自迎接。并要“须先探听官员几位,跟随若干人,乘马若干匹,以便预备”。甚至“桥梁道路,应修治者速为修治;河津应设渡船者,速为调集;公馆之应封贴扫除,毡彩床桌器用之应借办,供给食用,长马槽棚草料之应整备,俱要一一足用无缺”,必须“刍舆按部,厨传供帐,丰盛宜加,册籍仗仪,整齐具备”。而那些文告、差遣等细节“皆以卑奉尊,以下事上之正轨也。”同时,对上司下属的差役亦须小心应付。
    敬上必须有始有终,即使离任时更要注意礼数:“然辞别上司,礼节仪文尤宜从厚加谨,毋谓离任,便系客官,可以大意而行。每每获罪上司,致有不终之失,可不戒哉”。由此可知,敬上贯穿于知县为官生涯的始终。
    所谓“安下”,顾名思义就是安抚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这是处理和下属关系的大问题。县官在一地县境之内,首要是爱民,其次还要善待同僚、驾驭胥吏、礼遇乡绅等。周旋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尤须小心应付。对此,黄六鸿深有体会,他主张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他们加以控制,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履行职责。
    其一,驾驭胥吏。县衙中办理大量具体事务的是胥吏,虽然他们都是“帮身白役”,但胥吏“位卑而言高,禄微而谋大”,如若管教不力,其对官民的危害极大。黄六鸿认为,对待胥吏需“惟在上者精明以烛之,法制以防之,必罚以惩之,信赏以劝之,矜恤以体之,至诚以动之”。也就是说,县官本身首先要廉洁公正、言而有信,对待胥吏赏罚并举、诚心对待。尤其是把握赏罚二字,“功之可赏,虽有罪而赏必施;罪之应加,虽有功而行必及。”这样,受到奖赏的胥吏因看重这份奖励励,自然生出感奋之心,而遭受惩罚者也不会因为感到过于严酷而有所怨恨。
    事实上,黄六鸿也正是这样做的。黄六鸿刚到郯城任知县的时候就了解到该地有号称“金刚、天王、罗刹”的豪衿土棍二十四人,与三班头役、各房执掌相互勾结,把持衙门,包揽钱粮谷税,恣意侵扰百姓,危害四乡。于是,他借用诸葛亮治蜀时所采取的先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在上任三日,就对不法的衙役二十余人进行杖责,其中罢黜五人,打死一人,其余人看到境况如此,皆是汗如雨下,不敢不敬,有所收敛。之后,黄六鸿又及时的实行衿恤之道,这样在威恩并使之下,惩罚了奸佞之人,团结了可信任之人,衙门内弊端速处理殆尽。同时他信赖“老成持重”的胥吏,单独召见,恩结其心,相互信任,使他们竭忠效力。
    其二,善待僚佐。僚佐主要包括像县丞、主薄等类的佐贰官,他们协助知县管理县境内的钱谷刑名等事务。但是,这些人“秩卑禄微,诸惟仰赖堂尊”,知县应对他们采取宽容加劝导的态度。否则,稍不留意径情以行,就会与这些人生怨隙,会对县官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他们直接越级上报县官的行政瑕疵,使得县官收到处罚。因此,县官力求笼络人心,甚至包庇纵容。因为佐贰官员俸禄有限,只要他们不过分的滥加刑罚,让他们在处理民间诉讼时赚一些钱财是可以容忍的。
    其三,礼遇乡绅。“乡绅”都是一些地方上有威望,有权势的人物,对地方事务有较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左右地方行政官员的决策。因此,知县应对他们必须礼遇有加。即使遇到乡绅侵犯自身权威的事时,也要虚与委蛇、妥为周旋、谨慎处理。因此,县官在到任之前先要了解地方风俗民情,在任期条陈兴革时要深思熟虑,做出决策时要先访求得乡绅意见,不可一意孤行,以防政策执行时受阻,以生滋扰。知县应按照不同对象在岁时礼节上有别对待,馈送礼品,以表谢意,切勿因惜小费而导致敛怨。
    由此可以看出,以黄六鸿为代表的一些清代州县官,他们怀着自律克己的心境,以“为政以德”的理想化治理模式去管理幅员广阔、形态各异的地方社会时,面对的不仅是来自地方社会的制约,更有自身阵营集团的压力,从而逐渐延伸出了一种折中的施政理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