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216:距离产生美,更暗藏危机,如何解危!/群体特征

              群体及特征
群体:由于某些相同的社会、心理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人群。如民族、社区、家庭、学校班级、社团和工作单位等。
群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相互依存,彼此间互动的人群结合体。
                  群体特征
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社会心理特点: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心理需求、态度情感。
共同的目标和活动:为实现共同目标,群体成员的行为可以高度一致。
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起来的有机的组织系统。每个成员都被按照一定的要求,处于一定的地位,充当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享受一定的权利。
有调节行为的规范:为保证行为一致,对行为允许的范围有所规定。它对群体成员有着很强的约束力。
群体的组织纪律、作风、传统、守则、活动目标和操作规程等。违反者,会受到谴责、孤立和惩罚。
成员之间心理相容与接受程度较高:不仅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相互关心、帮助、尊重,团结协作,而且在思想、情感、观点和信念上,都趋于一致。
对群体都负有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和依恋感等积极情绪体验。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过程中,需要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会影响审美效果。
时间距离:指审美的早与晚、快与慢、远与近的美景。常说的久居无美景,久闻不知香,秦砖汉瓦,古景旧迹等,都与时间距离有关。
空间距离: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应保持合适的空间距离,人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位置关系。在友好时接近,对立是疏远。
心理距离: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就像刺猬取暖一样,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既要相互关心,又要有自己的的独立空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谋生手段等方面的改变,牛郎织女式的婚姻已成为常态,彼此之间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常常超出适当的范围。
这种远隔千山万水的空间距离,一年难得见面的时间距离,长此以往,心理距离逐渐拉大,从而导致婚姻危机,甚至破裂的,比比皆是。
正所谓小别胜新婚,久别闹离婚。
王先生在广东打工,妻子内陆工作。多年的分居生活,使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随着年关的到来,他照例把一年的收入寄给了妻子。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
当他回到家中,得到的却是妻子,不冷不热的应对。当要回归工作单位时,妻子没有丝毫的留恋。最后妻子告知他将被离婚的事实。
张先生喜得贵子,但大喜过望之后,发现儿子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同时妻子又向他提出离婚的要求,但却没有说出理由。
张先生结婚五年,常年两地分居,聚少离多,感情一般。
妻子的决绝态度,迫使他与儿子做了亲子鉴定,结果正如他想象的一样。
李女士常年在家照顾孩子老人,不仅要上班,还要负责全家的衣食住行,可谓辛苦操劳,任劳任怨。
最后,丈夫出轨,导致婚姻出现危机,虽经多方努力,仍无法挽回。
当今社会,超高离婚率的原因之一,就是常年分居的牛郎织女式的婚姻生活。
如何在距离产生美的同时,又能避免婚姻出现危机,是人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夫妻要彼此忠诚,保持初心,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守住道德底线。
要让婚姻保鲜,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尽可能缩小双方的差距,努力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对于常年分居的夫妻来说,常来常往是必须的,只有双方分离的时间距离保持在适当的范围,才能有效的保持情感的链接,不至于因空间距离的阻隔,导致婚姻危机的频发,危及婚姻的稳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