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买的才是师傅

股市里有一句很误导人的话,很多人都将其奉为圭臬: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这些年,我越来越不认同这句话,因此在朋友中反复强调,投资活动除了找到“最有持续不断成长动能的对象”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之外,战术上的关键之处在于:

买得好

会买的才是师傅,一个正确的对象 一个好的价格,就是成功的一半。

其实并不难理解,选择在一个足够安全的买点进行投入,比如以当前五毛钱的价格去买进未来2-3年后值一块钱的东西,甚至是有几倍盈利空间的对象,即使市场继续下跌,短期有浮亏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你在一开始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而成功逃顶这件事听起来容易,试试就知道, 真的很难做到——要多难就有多难。

—只股票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卖出才是最完美的?很难得出一个标准答案,即使这次卖到了想对高点,也无法保证下一次不会卖飞。尤其是在牛市后期整个市场失去理性的时候,股价的疯狂程度往往会让你大跌眼镜。

天天惦记着会卖,不仅很累,也不现实。

首先,股价的上行与下行的空间本就是不对称的

如果你买的是一家好公司,股价的下跌是有限的,如果你打开股票图形去复盘会发现市场上很多稀缺的龙头公司即使在2015年、2018年的跌幅也不过30%-50%.

道理很简单,如果公司的价值在不断增长,而股价反而随着整体市场下跌被错杀,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定然会有更大的力量将其修正,双倍奉还。

而股价的上涨空间是无穷的,增长才是股市永恒的主旋律,只要一家公司的价值还在不断增长,股价自然也会一路上行,经过时间复利效应带来的可能是跨越阶级的差别的收益。

如果你恰好买到的是苹果、腾讯这样的公司你在任何时间卖出可能都是错误的,因为很快股价又会再次创出新高。

可以随便举个例子,假设你正好在春节前神操作2600元一键清仓了茅台,从收益率来看,看似相比还在持有的同学“多赚到了23%的收益”

但问题是假如你的建仓成本是2000元,而你同学从2016年就开始建仓,成本是500元呢?——你的收益是30%,你同学的收益则还是高达了300%。

你的同学由于买得好,已经拥有了几倍盈利的“安全垫”,根本不用去判断什么时候见顶,只要觉得高估了,或者想换成其他预期收益更高的对象,就可以随时卖出套现,哪怕只是卖在了1500元,也仍有200%的收益,你说气不气人?

查理芒格说过:

“人这一辈子只需要富一次”

只要做到会买,已经足够我们财务自由了,这才是造成收益天与地之间差距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强调“会买”的另一个好处是让你建立起强大的心理优势,如果这一步做对了,那后面就太省

事儿了。

前面已经说了,因为长期的股价走势是由企业不断持续创造价值所决定的,因此有了安全边际的概念,而由于安全边际的存在,当股价持续下跌引起市场恐慌,周围的人都在干蠢事的时刻,只有你是能做到心中不慌的。

而在股价上行阶段,你什么都不用做,不用被一点点风吹躁动所影响,不用天天盯着它的股价,一心想着如何与市场进行博弈,不用研究技术指标,甚至不用关心它的新闻,对一丁点小事儿吹毛求疵——谁让你此时此刻已经拥有了翻倍收益的安全垫了呢?

至于卖出的条件也很简单。

既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公司的成长”上,只要公司还在成长,就没有太大的必要急着卖出。

也可以根据自己一开始就设定好的收益预期来,比如我的这笔投资买入时就预期可以实现3年1倍的收益,那么等到股价上涨一倍后就可以从容卖出了

至于会不会卖飞?管他呢,那已经是超出我认知外的事情了。

简单的事情只要重复做,也很容易获得成功。看看巴菲特一生的投资记录,他在大部分时候都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神操作,就是简单的买入并持有,只是他买入的都是好的公司,且价格也都不错。

然而,再来看看那些在股价经历过大幅上涨后追高买入,买得贵,又想以更贵的价格找人接盘的人呢?

他们心理上就会很被动,他们的持股体验与你完全是相反的,因为光是人的本能——贪婪与恐惧,就会导致他们在投资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非理性的行为

比如出现一点风吹草动就感到非常害怕,如果股价恰好又出现下跌,马上就有“止损”的冲动,而刚刚赚到十几个点就想赶快套现离场。

比如根本无法接受短期的价格从快速拔高上涨到剧烈跳水这种过山车体验,常常责备自己,时时刻刻都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之中不能自拔。

所以,如何克服人性,并且有效提高你的投资成绩,你只要记住我今天说的:

1.人生只要富一次

2.把功夫下到会买,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