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刘思齐丨散文/十八岁的成人礼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十八岁的成人礼 刘思齐
有一次,搭同事的车顺道回家,副驾驶坐着同事19岁的女儿,是一名大学新生。女孩刚刚染了头发,是玫瑰金色,挺漂亮,喜笑颜开地对同事撒娇道:“爸爸,瞧我刚染的头发,颜色漂亮吧?”同事没有回她漂亮不漂亮,只对女孩说道:“少染头发,染发剂有致癌物啊!”语气里透露着最直接的关心,望向女儿的眼神还颇有些“女大不由爹”的无奈。
看到那一幕,不由想起了自己十八岁生日的时候,为了庆祝自己成人了,模仿国外有些国家的习俗传统,给自己准备了一份成人礼,那就是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马尾辫,给头发染了颜色。选颜色的时候,犹豫了好久,当时比较中意玫瑰金的颜色,女友与美发师也力荐我选择这个颜色,可是想起爸爸在这方面的严厉与保守,最终对玫瑰金这个颜色舍弃了,选择了不太张扬的棕色。
爸爸是50后,他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京剧、书法和民歌,对年轻人们的爱好特别看不惯,我哥青春期喜欢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手,就被我爸嗤之以鼻过,我是看着哥哥的青春期长大的,所以心里特别清楚染黄发多么叫爸爸反感。每当爸爸在电视中看到“黄头发”的中国人时,总是愤懑地说他们崇洋媚外,我有一张我偶像刘德华黄头发的海报,就被爸爸骂过成何体统,在爸爸眼里,染黄发那都是不爱国的人,我可不想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加之那时在农村染发的人确实不多,染了头发在村里就跟动物园的猴子似的,容易被群众围观。爸爸眼里的乖乖女,就是黑黑的马尾辫最漂亮、最顺眼。所以我那时剪了短发已经向爸爸的权威挑战一步,染发又是一步,所以很低调地选择了棕色,看上去不那么扎眼和嘚瑟。
先斩后奏的事做时挺痛快,做完后想起还要面对爸爸妈妈,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回家前给家里挂了电话,先探探二老的语气。妈妈接的电话,没有责怪,已经做了,妈妈也不会再责怪我,我最担心的是爸爸的反应。
到了家门口,想了想可能会到来的暴风雨,比如挨骂,甚至挨打,比如爸爸会不会又要搬出他那套崇洋媚外的大道理,如果他真的用那些偏执的言辞训斥我,那我就冒着被揍的危险这样反驳他:“我已经成人了,从今天起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了,我有人权了,有些事情我可以自己做主,马尾辫是您喜欢的,但不是我喜欢的,您没有权利用一个50后中年人的审美眼光去阻止一个80后少女的女大十八变!我喜欢黄色的短发,以后我还要穿洞洞牛仔裤,还要在左耳打一个耳洞,像刘德华一样戴一个耳钉,向我的偶像看齐!要多酷有多酷,我酷顾我在!未来是我们80后的天下,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您得学着去接受,跟上时代的步伐,潮流的趋势,缩短跟年轻人之间的代沟,万万不可再像当年管我哥哥那样来约束我,压迫我......”精心组织的语言在心里反复默念,只等爸爸把茶碗一摔骂完后,期待自己如同电影中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视死如归的喊出内心的渴望!
进了客厅,妈妈说着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早料定她不舍得责怪我。坐在茶几旁许久没出声的爸爸淡淡地对我说:“好看是好看,不过听说染发剂有致癌物,以后还是要少染啊!”然后起身出去了,眼神中有些无奈,这情况在我意料之外。我那时挺关注流行的、新鲜的事物,我也晓得频繁染发影响健康,但从爸爸嘴里说出来,有些吃惊。总以为爸爸是个老古董,他喜欢的是传统文化,年轻人喜欢的新鲜玩意儿在他眼里要么是玩物丧志,要么就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几乎没有他能看上的。
想起十七岁那一年,一直侧面的透露想染发的想法给父母知道,无意中发现爸爸越来越关注时尚杂志或报刊上关于染发的文章,看那些文章时特别认真,被我发现后他眼神会躲闪......原来,爸爸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地关心着我喜欢的事物,尽量缩短父女之间的代沟,不像妈妈的关心那样絮叨,也不再像当年管哥哥时那样独断专行,也许因为我是女儿吧,对我总是格外偏心与疼爱,默默地研究我的审美,悄悄地表达他的关心,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便深深烙印在我心里。(责任编辑:杨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