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4):文化期古玉打磨解玉砂痕迹特征
古代制玉不离解玉砂,无砂不成器, 现代堪玉当然要熟悉砂文化(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
漫说一个砂字可是不简单,八千年古玉文明同样经历了解玉砂的漫长行程。
五千年的文化期,作为古玉文化的最主要工具——解玉砂,在古玉这个文化载体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历史痕迹。
古工制玉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捣砂研浆,制取各种质料的解玉砂(图1)。
图1:《捣砂研浆图》
最初期玉器制作的灵感来自于细石器的磨制工艺,或者最初的解玉砂取自于大自然的山涧河床。砂料的特点是:各种质料杂合、颗粒粗细不分。工艺的特点是从先期用砺石(磨石)加水直接手工磨砺到用磨石加解玉砂加水直接手工打磨(参见《古玉学步(52):辨古识玉说磋磨》)。形成文化期早期制玉打磨砂痕的特点是:粗细夹杂、纵横交错。
新石器早期打磨痕迹特征举例:
灰色石锛(图2-1)、黑色石锛(图2-2)均呈现砂痕粗细夹杂、纵横交错的工制特征。
图2-1A
图2-1B
图2-2A
图2-2B
文化期后期发展到用竹片、兽皮或其他软性材料沾细砂直接手工研磨(不排除晚期用皮砣打磨的可能),这样的打磨探索时期比较长。
这个时期解玉砂的特点是:细分。因采料而产生的质料细分(图3-1)和因工艺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粗细等级细分(图3-2)。
图3-1
图3-1B:各种质料解玉砂
图3-2
所留存的打磨痕迹特点是:或者无方向的纵横交错、或者顺器形的方向一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是绝不结束平行。
解玉砂纵横交错的打磨痕迹举例:
早期红山文化大都留下纵横交错打磨痕迹特征勾云形佩(图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龙山文化晚期鹰纹圭(图5),是这个时期的精品代表作(参见《古玉玩味(19):若隐若现浅浮雕山鹰一冲九重霄》)。特点是分级精细打磨,打磨痕迹纵横交错,除残留几处先期雕琢工序和粗磨工序的深痕外,其余皆是纵横交错的细砂打磨痕。
图5-1
图5-2
图5-3
解玉砂顺器形方向一致的打磨痕迹举例:
红山文化许多瓦楞纹玉器上就存在这样的打磨特征,如玉臂饰(图6),精细的打磨延瓦楞方向行程。
图6-1
图6-2
解玉砂纵横交错与顺器形方向一致兼而有之的打磨痕迹举例:
器形较大的玉器往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采取兼而有之的打磨方式,如良渚文化玉琮的打磨即是(图7)。
图7-1
图7-2
图7-3
打磨砂痕因受器形的局限而方向一致,但不大面积结束平行,这是手工打磨的特点。如果出现打磨方向整齐划一(结束平行)的打磨砂痕(图8),还是文化器古手工痕迹吗(参见《古玉学步(80):玉面平静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和《古玉学步(181):切磋琢磨不离砂细察打磨砂文化》)。
图8-1
图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