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必读】考试没考好是因为粗心?不存在滴!

考试卷发下来,很多孩子的常用语是:“这道题我因为粗心做错了!”

有些错,是不该“粗心”背的;有些祸,并不是“粗心”惹的。

所谓的“粗心”,只是笼统含糊的表面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

解决一个问题要放到其所存在的大背景中思考,执着于细枝末节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考试的成败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在学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看:

一、观念与态度(提供动力支持和心理环境)

对待学习的观念:学习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学习是有价值的探索还是无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有趣的还是乏味的?有自信还是没自信?

观念又决定态度:对待学习是力争上游还是得过且过?心态是专注沉静还是浮躁不安?对待困难是顽强攻克还是退让逃避?自我管理还是自我放纵?

二、策略与方法(提供选择方向和思维方式)

1.有没有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有没有整理组织所学的知识结构并融会贯通?

3.有没有归纳提炼解决一般问题的通用策略?

4.有没有归纳提炼解决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5.有没有应对考试调整状态的方法?

6.有没有严谨审题和检验核查的习惯?

三、知识与技能(提供思维材料和基本操作)

1.基本知识的理解深度够吗?(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基本知识的熟练程度够吗?(准确识别快速提取信息)

3.基本技能的操作是否规范、有序。

4.基本技能的运用是否快速、准确。

用一辆汽车来比喻,观念与态度相当于汽车的燃料,提供能量支持;策略与方法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把能量转化为动力输出,决定汽车性能的优劣;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所有组成部件,提供各种需要的功能。

一道题做错了,可能的原因有多种。

(1)可能是观念和心态原因:认为考试是压力是负担,缺乏自信,所以惧怕考试心情紧张,导致失误出错。

(2)可能是策略和方法问题:不知道朝哪个方向思考,如何思考;不知道应用哪些知识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创造条件,构造合适的模型解题;缺乏审题和检验的良好习惯,以致看错、看漏、误解、算错。

(3)可能是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点遗忘,导致缺乏依据,推理无法进行;理解能力弱,阅读慢,导致时间不够用;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不够,导致中间过程出错;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能根据需要灵活变通地应用;对常用模型不了解不熟悉,导致思维的整体性不强,组块化程度不够,影响思考的质量和速度。

从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这一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懂:理解知识的基本意义,了解技能的操作程序,能听懂老师所讲内容。

二、会: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和方法,能独立解决问题。

三、对:解题过程中心态稳定,精神专注,审题严谨,思考全面,能把题目做对。

四、熟:站在全局高度把握问题,常用策略方法了然于胸,基本知识模型熟练运用,审题解题准确快速,能创造性地解决陌生问题。

再来分析一下学生中几种常见的情况及对策:

1.自己做的时候想不到,老师一讲就懂了。

(1)若是解题思路想不到,则应该在总结归纳策略方法方面勤加训练,平时作业练习中注意提炼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各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2)若是知识概念想不到,则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平时多训练根据已有信息联想相关知识概念,必记知识点务需熟练掌握。

2.解题思路方法都知道,计算一多就会错。

(1)心态原因:训练专注力和稳定的心态,不忧不 惧,稳扎稳打,思维不跳跃,不盲目自信,注意检查核对。

(2)能力原因:注重对算理的理解,训练简算的技巧和细节的处理方法,逐步提升计算准确率和速度。

3.考试时没思路,老师讲了还懵懵懂懂,再独立做仍然不会。

这种情况说明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策略方法的领悟都比较差,首先要把必备的知识技能深入理解掌握,再总结一些基本模型和各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4.题目容易看错看漏,过程中常出现抄错写错算错等低级错误。

这种情况多为注意力问题,专注力不够导致眼手不同步,眼脑不同步,易受思维定势影响产生错觉。平时要有意识训练眼、脑、手的同步,有条理地辨认信息,处理问题,养成严谨细致的思考习惯。

考试是一项技能,需要针对性地训练。考后要反思原因,寻找对策,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主要还需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心理状态,在平时学习和练习中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能力具备了,考试自然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