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梦到断翼鹦鹉,命狄仁杰解梦,狄仁杰的回答让女皇羞愧难当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武则天《制袍字赐狄仁杰》
武则天虽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但她在登基之时已经是花甲之年,可以说是一位高龄女皇帝了,虽说她在一步步走到如此高位必然有超乎常人的能力和气魄,但是武则天始终摆脱不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尤其是“梦”。
执着于“梦”
有弱点就容易被利用,武则天由于过度相信梦的预见性,许多官员甚至她身边的男宠都会想尽办法通过“梦”大做文章巴结讨好武则天,最终通过这种方法来达成一些官场政治上的目的。
有一篇名为《朱前疑升职记》的文章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故事:朱前疑在武则天登基的那一年,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皇上活到了八百岁,“臣梦陛下寿满八百”,武则天听闻大喜,认为这个梦预示着自己福寿齐天,实为祥瑞之兆。
看起来如此荒谬僵硬的一段谎话,武则天却很受用,朱前疑也得偿所愿,一跃成为从八品上的官员。
仅仅通过嘴上功夫就得到了官职,朱前疑尝到了甜头,开始继续钻研如何讨得皇上的开心。
果不其然,不久后他又做梦了,这次的梦境相比上次有了“长进”,他梦见皇帝重新长出了黑发和牙齿。
不得不说这次的梦添加了些许细节,并且恰到好处,由于武则天此时年事已高,风韵不再,这些适逢其时的吉祥话非常和武则天的口味。
毫无悬念,官品再次高升,朱前疑一跃成为了从五品上的驾部郎中。但是空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只会花言巧语,终究坐不稳官位,投机取巧的次数多了,也就更容易露馅。
武则天也不是只听不看之人,终于腻烦了朱前疑无休止的阿谀奉承,将他贬为平民。
武则天在称帝时年事已高,立储已经不能再拖,梁王武承嗣和魏王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并且想尽办法旁敲侧击,企图获得太子之位,他们想到用姓氏做文章。
因此多次通过名为张易之的男宠在武则天面前吹耳旁风,劝她立武姓人为储君,武则天当然有自己的私心,即使是亲生儿子她也不愿信任,毕竟他们身上还继承着李唐血脉,血脉的存在意味着复兴的可能。
因此武则天也三番两次打压自己的儿子。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在四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唐高宗十分喜欢李弘,但可惜英年早逝,年仅23岁就因病去世了。
次子名为李贤,人如其名,是一个贤德仁厚之人,但迫于武则天的压力而自尽。武则天在称帝之后,仅剩下了李显和李旦两个儿子。武则天陷入了纠结,一边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侄子,另一边是自己亲生却不亲近的儿子。
狄公巧解梦
武则天曾在朝堂之上提到立武三思为太子之事,群臣虽大吃一惊,却也因畏惧她而不敢进言,但关于这个问题,狄仁杰却换了一个角度,迂回巧妙的给出了答案。
人们熟知狄仁杰大都是因为他是个断案奇才,“神探”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标签,但其实他也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宰相。
狄仁杰的功成名就应该感谢武则天的知遇之恩,当然,武则天重用狄仁杰也是因为看重了他的才能,狄仁杰尽心辅佐,果然没有让武则天失望,所以二人之间是相互成就的。
狄仁杰在得知武则天有立侄子为储君的意向时,一语点醒了武则天:如果立侄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之后,没有听说有侄子将姑母立在太庙内祭祀的,但是如果立儿子为太子,那么武则天在百年之后必然会在太庙之内受香火供奉,享受最高礼遇。
武则天自己称帝,已经站到了人生的巅峰之处,如若还有什么不能左右的,那就是身后之事。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说立儿子为太子会保证身后的尊荣,但是李唐复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因此,即使狄仁杰的话产生了作用,但武则天仍在犹豫不决。
而此事的转机就是一个梦,一日,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但是奇怪的是,这只鹦鹉的两只翅膀都折断了。
前文中提到,武则天相信梦是一种预兆,于是向狄仁杰发问,想让他解释一下这个梦究竟是什么意思。
狄仁杰趁机巧妙的答到:武(鹉)是武则天的姓,那么两只翅膀其实就是武则天的两个儿子,左膀右臂,只有翅膀重新接上了,那么这只大鹦鹉才能振翅高飞。
武则天向来对梦深信不疑,听闻此解,瞬间感到羞愧难当,亲生儿子被自己打压至此,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就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
但武则天毕竟是一代女皇,她立储也绝不会随意因为一个梦就做出决定。
李唐的号召力仍在,契丹进犯,招兵之时如若打着李唐的名号,仍然是一呼百应,但如若是武三思之辈,结果就会大相径庭,也就是说天下民心还是偏向李唐的。
综合考虑,权衡再三,武则天最后把太子之位传给了李显。
狄仁杰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解梦。他虽然是武则天的宰相,却一直挂念着李唐的复兴,他深知武则天的顾虑,因此对症下药,从武则天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仅仅提到供奉太庙之事,就转变了整个立储之事的风向。
狄仁杰这次谏言的巧妙之处还在于,他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希望武则天立庐陵王或者相王为太子。
而是在说明其中利害关系后抛出一个问题:您有贤侄和孝子,立谁为储君还是您来定。武则天当即就说,您已经给我解梦了,我有如此优秀的儿子,武承嗣和武三思根本排不上号。有史料记载当时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在场,羞得面红耳赤,落荒而逃。
狄仁杰此次谏言也绝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从整个政局走向的角度提出的。他是真正的忠良之臣,但可惜李显并没有将此事归功于他,继位之后也受到妻女的陷害,并没有继续与狄仁杰的君臣佳话。
参考文献:《新唐书》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