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胜五斗岭
今天下午,我们一行六人驱车前往云后最偏远的一个村落——关刀坑,去探访一条建于清朝年间的古道——五斗米岭。在阵阵沁人心脾的蜜柚花香中,车子在七弯八拐的盘山公路绕行着,大约几十分钟的行程就抵达了关刀坑,关刀坑为何叫此名字,不得而知,但总会让人不经意地想起关帝爷的那把大关公刀,仿佛跟他有关似的……
关刀坑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偏远村落,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原先住着不多的十几户人家,50多个人口,后来因为地理位置狭小、交通不便等原因,陆续有些人家往外变迁,渐渐地成为了一个空心村,村民们只有在白天上山干活时会在老家小憩,晚上基本没有住人。村中仅存的几间老房子和村边的几个高大的老树见证着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变迁。
林建福是关刀坑一个地道的农民,前些年靠种植蜜柚和培育兰花发了家,成了远近有名的兰花大王,他培育出的兰花曾多次在省市获奖。勤劳朴实的他初衷不改,依然不辞辛苦地奔波于镇上和山上两地之间,打理着自己的柚子和兰花。
一下车,已经等候多的林建福热情地接待了大家,一阵寒暄之后,他便在前面做向导,前往古道。途中,林建福介绍,这条古道建于清朝,以前是文峰和南胜的交通要道,特别是文峰人来南胜赶集的必经之路,也是南胜通往漳州的捷径。路上坡处都是用石头铺成一个一个的台阶,起点自山下的四房庵一直铺到文峰的过岭处,如今一部分路段已被破坏损毁,只有关刀坑上去那段保存相对较为完好。
相传,以前关刀坑周边包括文峰那边山村的村民,因为穷,许多漂洋过海到台湾去讨生活,其中有一个人在台湾发了横财之后,便回乡雇人铺石造路,因为铺路石头都得从山涧里搬运,且路铺的比较宽,约有一米五的宽度,所以铺路的工钱比较贵,一个台阶得花一两白银,铺好这条路整整花了五斗的白银,因此人们把这条山岭叫做:五斗岭或五斗米岭。
言谈间,很快来到了一座山下,踏上了那条古道,当双脚踏在那被先人们的脚掌磨得光滑的石阶上,仿佛开始了一趟穿越时空之旅,眼前似乎可以看得到许多的先人们或上山或下山地来往着,每个人的肩上或背或担地负重前行,汗水在额头颈间淋漓,湿透了衣服……似乎可以听得见先人们喘着边粗气边交谈、玩笑的声音……但是,所有这些早已都随着岁月的风云缥缈而去,只有山依旧,天地悠悠。
古道一部分因种植蜜柚或自然坍塌已面目全非,但有一些路段保存相当完好,依然是过去的模样:一块块石头铺成的平整的台阶,一米五左右的宽度,一直往山上延伸,直至山顶。细心的林建福带着纸笔一路记着、画着,原来是在算着几道弯呢,结果正如传说的:九曲十八弯。
在山顶的平地处,旁边有一个水泥砌成的不大的一个土地庙。据说,先前这里的土地庙是几块雕刻精美的大石头砌成的,上面镌刻有对联和年代,是清道光年间在石路铺好后建的,可惜的是前几年庙宇被人偷了,如今的土地庙是后来重建的。在土地庙旁倒着一块一米八左右的条石,把它倒扣的一面翻过来,稍稍清洗一下,上面刻有文字:劝念 南无阿弥陀佛 。当地人称此石板为:石佛。
说起这石佛,有一个传说,说是以前有一个戏班经过此地,一路爬涉辛苦,加上生活困苦,一时想不开,便全部跳入在旁边的一个叫大潭湖的湖里自尽。打那以后,每逢阴雨天,附近的人们便会听到大潭湖里传来唱戏的声音,而经过这里的人便会被唱戏的鬼魂请去看戏,然后杳无音信……而后,一旦阴雨天,人们再也不敢过五斗岭了。后来,人们请来道士作法,在此立了石佛镇住了鬼魂,之后阴雨天就再也没有听到唱戏的声音了,再也没有人被请去看戏了……是不是有点毛骨悚然了,还好,今天天气不错,而且有那么多人同行,不然独自走在山高林密的古道上,真的有点怕怕哦。
在回来的路上,感慨万分,以前曾经是一条人来人往的繁忙的交通要道,如今逐渐没落消失,岁月时光是多么地无情和可怕啊!
感谢林建福的向导与讲述!感谢同行的伙伴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