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吃晚餐的做法逐渐兴起,很多人相信不吃晚餐不仅有利于减肥,还能帮助“排毒”。所以不吃晚餐真的有好处吗?
人主要通过一日三餐来摄取热量,如果不吃晚饭,每天的营养摄入就减少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刚开始体重确实会下降。但持续一段时间后,不仅肌肉会流失,身体的基础代谢水平也会下降。相当于同样的进食量,身体消耗得更慢了,体重就很难再下降,一旦恢复正常饮食,马上又胖回去了。所以对于减肥人士来说,健康减肥的关键在于控制一天摄入的总热量,合理分配三餐比例,选择合适的食物,而非单单不吃晚餐。从西医的角度讲,没有排毒的概念,只有人体新陈代谢废物的排出,如出汗、大小便等。而这些与晚餐没有直接关系,顶多是吃得多排得也多;或是膳食纤维摄入多,排得更加顺畅罢了。相反,长期不吃晚餐可能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反而降低新陈代谢。晚餐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吃,还要保证“吃得对”。不少人认为晚餐要吃少,而主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多吃会发胖,于是不吃主食,但这样可能缩短寿命!碳水化合物被肠道吸收后会变成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占到总能量的60%。如果缺乏碳水化合物,不仅会营养不良,还可能削弱各器官功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曾发布一篇对43万人长达25年的随访研究的文章,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能量总摄入量的50%左右时,人的死亡率最低;但占比低于40%或高于70%时,都会增加死亡风险,缩短预期寿命。晚餐吃太饱,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增加胃肠疾病风险;加上夜间运动量少,导致人体消化吸收不完全,代谢产生能量过度,也会增加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长期在睡前大量进食,诱发肥胖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活动量小,肠胃蠕动变缓,消化效率降低,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容易增加对脂质和糖分的吸收,诱发肥胖。而且晚餐时间过晚,和上一餐间隔时间长,饥饿感相对会更强烈,很容易暴饮暴食,导致肥胖发生。长期如此还可能诱发胰腺炎、胆囊炎、肝炎或胃炎等消化道慢性疾病。根据中国营养膳食指南,一天三餐摄入量比例,最好是“343”原则,即:早餐占3成,午餐占4成,晚餐占3成。而健康的晚餐,应当牢记“二有二无”原则:由于夜间人体对脂肪的消耗能力下降,所以应少食油脂,荤菜和素菜比例为1:2或者1:3都可以。适当食用粗粮、杂粮有助于补充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但粗粮食用过多不利于消化,可与细粮按1:1或1:2搭配食用。辛辣重口的食物不是不能吃,而是不适合晚上吃。因为辣椒素等容易对消化道产生灼烧感,刺激神经兴奋,还容易引起腹泻,如果晚饭时大量食用可能导致入睡困难,降低睡眠质量。不少人认为喝酒有助于睡眠,但实际上是酒精麻痹了神经中枢,强行让人反应迟钝、昏沉易睡罢了。入睡后,酒精仍然会对肠胃、肝肾和呼吸系统都带来有害刺激,得不偿失。而晚饭时若饮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能让大量葡萄糖在体内积留,被肝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