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哲学
第
六十八期
一点儿哲学
哲
提到哲学,你首先想到什么?柏拉图?还是苏格拉底?或者是道家鼻祖老子?可是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们常说的世界观是什么?方法论又是什么?
学
我从高中开始接触哲学,那时候喜欢一字一句的去研读哲学家呕心沥血总结出的哲学原理,边读边思考,徜徉在文字与逻辑的世界里。每每读罢都会有更深的体会。
最近正在读一本哲学的书,兴趣使然,所以今天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放弃了已经写好的稿子,不然就聊聊哲学?不过鄙人才疏学浅,口出粗鄙之言还望各路神仙见谅。无关学术,只有畅言。以下内容枯燥,能认真阅读到最后的不是圣贤也是颇有定力的人士了,且听我说来。
哲学虽然博大精深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哲学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武侠小说中总会提及招式和内功,比如为求速度,内功修炼不够,空有招式不仅不能集大成还可能五脏六腑受损甚至走火入魔。反之,如果内力深厚勤学苦练,再加上一本讲述招式的武功秘籍势必成大器,最后领悟习武真谛而进入“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我以为,哲学和自然科学就好比内功和招式。自然科学是揭示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学一点哲学就好比修炼内力,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那么应用在各个领域都是可行的吧。
量变
质变
先从事物发展状态中的“量变”和“质变”两个概念入手吧。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先从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经过逐步积累而达到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哲学上,把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做质变。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
任何质变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凭空出现的。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而过程总是要逐步进行的。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看问题。第一要重视量的积累。路要一步一步走,做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学知识要一点一滴积累。《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对待知识、才能、品行应该持之以恒,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实际教学中,我总遇到这样的家长,对于当天新授的内容家长会说“老师,我没让他晚上背英语,早上脑子清醒,我都是让他早上背”。我觉得这样的想法是不妥的,晚上第一次尝试背诵了课文能达到巩固的效果,当时能够背下来但并不持久,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再温习一遍,两次高强度的记忆活动会引起质变,让知识在孩子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以后还应该根据遗忘规律,一遍又一遍的去复习,这样才能长久记忆。
对于老师来讲,一堂优质课几乎不会是一气呵成,从天而降的,正如晓宇姐发的朋友圈“好课皆从磨砺出,名师犹自苦汗来”,只有经历一遍又一遍的磨课才会有质的飞跃。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她举起一杯水,每个人都预想被问“半杯满,半杯空”的问题。然而心理学家笑着说:“这杯水有多重?”接下来各种回答都有。心理学家回复到:“绝对的重量并不重要,它取决于你托着这杯水多长时间。如果我托住一分钟,那没问题。如果我托住一个小时,我的手臂会疼。如果托一天,我的手臂会麻木瘫痪。举个例子,这杯水的重量没有变,但是我托的时间越久,它就会变得越重。”正如这位心理学家所说,生活中的压力和担忧就如同那杯水。想一会儿压力和担忧,没什么事发生。如果想得时间长一些,由于量变引起了质变,人的内心就会受伤。如果你整天都在想压力和担忧,你将麻木不仁到做不成任何事为止。所以说当面对将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事情时,我们要及时阻止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质变。所以释放压力很重要,把你的包袱放下,不要把它们从早带到晚。
记得学生时代一次考试失利时,自己的灰心甚至绝望到完全否定自己。直到后来慢慢去读书去品味哲学中的文字,忽然豁然开朗,放下了包袱,轻装前行。现在的我,学会了自我调节。看淡了很多成与败的表面现象。工作后也会有挫折有困难,微笑面对不代表没往心里去,不代表没有压力,而是接受了这种压力,并化解了这种压力,把悔恨难过的时间用来找方法去改进,如果能力有限只能继续“修炼”也姑且不要一时强求而因此内伤吧。
2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看问题。第二,我们应注意到不仅是数量上的积累可以达到质的飞跃。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在注重量的积累的同时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古代的“田忌赛马”就完美阐释了这样的哲理。重新排列了马的出场顺序,重新组合了马的搭配对象,最终获得了成功。在日常教学中,分组法就要遵循这样的一个道理,要深入分析学生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时间的优化安排,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看问题。第三,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 “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
学会把握适度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意义。无论是进行体育锻炼、制定学习计划,同事之间交往,还是生活消费、穿着打扮等日常小事都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防止和克服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
哲学
说了半天,其实哲学就是把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通过反思、思考上升为理性的高度,分析出其本质,再应用到实践中,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对于教师,我们要把自己职业关注从日常琐粹转向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梳理,对“内隐理论”的审视和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
谈哲学,不要只谈哲学,而是谈用哲学,学以致用,才是学的落脚点。抱怨哲学无用,多是没有学会去用。哲学不是让你去套用公式,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验、反思和指导。学了哲学,如果不用,那哲学就会变得无聊乏味,让人敬而远之,甚至厌而避之;如果不用,哲学只是你生活中浮华的修饰,而不会是你生活的本身。
1
END
1
一起写起来吧!